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史记》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是司马迁来形容战国时期齐威王的。不过,实际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一开始是用来形容春秋时期楚庄王的。
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位君主都上演了“一鸣惊人”的故事。那么,就楚庄王和齐威王,各自的故事如何呢?
根据史料记载,楚庄王成为楚国君主时,才十几岁,非常年轻,他的父亲楚穆王还没有给他铺好路,就疾病离世了。此时朝中大权主要集中在太傅潘崇、令尹子孔以及公子燮、公子仪手中。楚庄王每天过的提心吊胆,更让他胆战心惊的是,公子燮与公子仪造反了,幸好成嘉、潘崇救驾,大夫戢梁又在庐地截杀公子燮和公子仪,解救了楚庄王。楚庄王这样在忐忑不安地度过了第一年的君王生活。
第二年,楚庄王继续不改本色,奢靡懒政。晋国派兵攻打蔡国,蔡国向楚国求援,楚庄王根本不去理睬,导致蔡国国都被占,蔡庄公被杀。当时,蔡国可是楚国队友啊。国内群情激愤,诸侯一片哗然,都认为楚庄王胆小懦弱、昏聩无能,以致于很多能人贤臣都离他而去。
又过了一年,楚国内政外交乱象四起,一方面,发生了天灾饥荒,另一方面,周边的戎族、夷族、越族进攻楚国,附属国庸国、麇国也准备造反,楚国已经到了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地步。楚庄王非但不引起重视,还在宫殿门口立了一块牌子:凡有进谏者,一律杀无赦。
俗话说,世乱有良将,国危出忠臣。楚国大夫伍举,也就是伍子胥的祖父,冒死进谏。楚庄王问,你来进谏,你是不想活了吗?伍举很聪明,不卑不亢地对楚庄王说,我不是来进谏的,我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是来请教大王您的。楚庄王道,什么问题。伍举说,我们楚国有一只很大的鸟,三年了,它一直栖居在朝堂之上,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啊?楚庄王回答道,不是这只鸟不会飞,也不是这只鸟不会叫,只是它的羽翼还未丰满。待羽翼丰满,你看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经过数年的蛰伏,楚庄王对于楚国的局面,尤其是朝廷中的文臣武将都有了忠良之分,基于此,楚庄王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在忠臣良将的辅佐下,楚庄王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增强了楚国的国力。面对最大的敌人,北边的晋国。楚庄王在坐稳楚国君主的位置后,全力和晋国争霸。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在击败晋国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讲完了楚庄王,我们再来讲一讲齐威王。
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使得各国的诸侯都趁机来侵犯,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有个叫淳于髡的人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声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专注处理国事。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以上就是这两个君主的事迹,你们说是不是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