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官四代”陆游:努力一生,也没成为战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6 10:33:03    

都说人生起起落落,但有一个人,他的人生是起落落落落……

他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宋朝。在那个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朝代,他是其中最出名也最特别的诗人

有多出名?你肯定背过他的诗,作为文学史上留存作品最多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9300多首诗,成了诗歌“高产王”,名扬千古。

有多特别?看他身上的标签就知道了:他也是宋朝最长寿的诗人。论爱吃,北宋有苏东坡,南宋就有他。进得了厨房,做得了美食,还很养生,活了85岁,是当时人均寿命的3倍……

他是最耿直倔强的爱国男孩,不断劝谏君主,然后被罢官,再劝谏,再罢官……

他是宋朝最长情的诗人。别人妻妾成群,他却用尽一生,去深爱怀念一人。

这个人,就是陆游。听到他的名字,很多人熟悉又陌生,看完这本《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后,相信你会对他从此印象深刻。

在《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中,华籽以诗词传记的形式,还原陆游的一生,用平俗易懂、清新简明的语言,细细品评陆游的作品,带你邂逅一个最真实最豪放的爱国忠士。

耿直的爱国忠士:努力一生,也没成为战士

公元1125年,陆游一出生,就是妥妥的“官四代”,他的高祖、爷爷、父亲都曾在朝为官,且都是品性忠正、铁骨铮铮的真汉子。12岁会作诗。到28岁那年,他赴京赶考,直接考了第一。只可惜,这个“第一”带给他的不是金榜题名,而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因为当时,和他一起参加科考的,还有当朝奸相秦桧的亲孙子---秦埙。秦桧生气了,就在陆游旗开得胜,准备参加殿试时,秦桧直接大笔一挥,将他的名字从殿试名单中抹去,宣告了他此次科举的失败。

自此,有了秦桧的阻挠,陆游的仕途始终没什么起色。直到后来,秦桧去世了。此时,已34岁的陆游,终于有了开展仕途的机会。

在自己老师的推举下,他当上了福州主簿。没多久,又被调入京师,在皇帝身边任职。可他真的太耿直了,先怼宠臣,再怼宋高宗,劝他不要听信奸臣之言,更不要玩物丧志。除此之外,他还极力主张北伐,不断劝说高宗御驾亲征,上书请求整顿军纪,收复中原。

可贪图安逸的宋高宗并不愿意北伐,在陆游一次次“不知好歹”的劝谏下,高宗怒了,降下圣旨,将陆游罢官,贬他回老家。

回了老家,陆游也放心不下正处于危难存亡之际的国家,但已得罪高宗的他,也没办法,只能等待机会。

1162年,机会来了。高宗逝世,孝宗继位,召陆游当编修官。一开始,这对君臣还非常和睦,相处得很愉快,本以为陆游已经“学乖”,不再说些皇帝不爱听的话。

不料没多久,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开始慷慨激昂地劝谏孝宗收复失地,孝宗不理他,他就去和老臣抱怨,让老臣们一起劝劝孝宗。

孝宗知道后恼羞成怒,直接将陆游贬到了镇江做通判。都说事不过三,被贬了两次,陆游总该“懂事”了,结果……

1164年,朝廷北伐失败,想和敌人签订“隆兴和议”,尽快息事宁人。陆游又冒了出来,上书反对,这种屈辱条约不能签。这次,孝宗被彻底惹怒了,又将他罢官,贬回了老家。

这一等,就过了7年,46岁的他,终于遇到了知音。时任四川最高军事统帅的王炎邀请陆游一起,赴南郑共同商讨抗金大业。可惜好景不长,就在陆游和王炎相见恨晚,共同商量对策,制订计划,上报朝廷后,孝宗不乐意了,觉得必须得拆散这俩人,不能让他们“瞎搞”。

于是,一道圣旨,将王炎召回了京城,将陆游调回了成都……想不到那时的陆游有多心灰意冷,才会给自己取名为“放翁”,经常借酒消愁,酩酊大醉。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但喝得再多,麻醉的只是自己的肉体,那灵魂深处对国家深深的担忧和热爱,他依旧无法忘怀。

《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178年,53岁的陆游又复出了,在江西管粮仓。江西水灾,情急之下,他来不及请示上级便开仓放粮赈灾,却被小人弹劾他无视规矩,气得他辞职不干了。

1186年,陆游61岁,同龄人都退休颐养天年,他却出任严州知州。1189年,光宗继位。陆游继续上书提出北伐的建议。言辞诚恳,连具体的计划都想好了,结果,又被主和派们弹劾,说他的建议“不合时宜”,光宗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又双叒将他削职罢官。

这次,陆游终于绝望了,悲愤不已的他离开京师,此后20年,都在老家度过。

回望陆游一生的仕途,用一句话概括:不是在劝皇帝收复失地,就是因劝皇帝收复失地而被罢官。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从小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他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他一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词、文集史料等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些诗作在《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中,大家可以慢慢品读。陆游的诗歌可读性很高,并且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和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一生。

陆游真是太可惜了,爱国爱了一辈子,从鲜衣怒马的少年到步履蹒跚的老翁,明明一身侠肝义胆,却始终没办法成为护国的战士。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