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的爱国者和著名文学家。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率领两千人参加耿京的抗金义军,在军中任掌书记。次年被派往南宋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在南宋曾任滁州知州、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晚年任镇江知府等职,最后被弹劾而回铅山,忧愤而死。
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和《九论》中,批驳了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提出一整套抗金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却不为朝廷所采纳。在我国文学史上,辛弃疾以词名世。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上也是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他的词常常具有爱国精神与战斗精神表现在对被分裂的北方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也表现了对南宋朝廷的反感。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外还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秋农村生活的小词,清新韵味深长。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进一步扩大了词的题材,融汇诗、文、辞赋等各种文学样式的长处,形成词坛的主流。辛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