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著名的帝王,他不但功绩卓著,也个性强烈,在文治武功取得很高成就的同时,他也做出过许多不恰当的举动。举例来说,他曾经听信谣言,将孤立无援被迫投降匈奴的将领李陵族灭,还将为其求情的司马迁施以宫刑,这些都为其留下了残暴不仁的标签。除此之外,巫蛊之祸也称得上是汉武帝生涯中的一大污点。
巫蛊之祸发生时,昔日锐意进取的少年天子已经走入了暮年,他迷信神灵、追求长生,对于阴毒邪恶的巫术则是深恶痛绝。大臣江充利用皇帝的这一忌讳,声称与自己有矛盾的太子、皇后暗中施巫蛊诅咒武帝,准备借刀杀人防止太子继位后清算自己。结果,已经年老昏聩的武帝果然上当,最终害得皇后、太子双双自尽,史称”巫蛊之祸”。那么,如果巫蛊之祸不发生,作为武帝指定接班人的太子刘据当上了皇帝,他会比缔造”昭宣之治”的两位皇帝做的更好吗,汉朝会更强吗?
元朔元年(前128),二十九岁的汉武帝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他为其命名为刘据,又叫来朝中两大作赋高手枚皋、东方朔为皇子的降生写下祝福的话语。没过多久,武帝为掌管生育的神灵高禖筑祠祭拜,感谢他赐予自己长子,还将刘据的生母卫子夫封为皇后,可见他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作为嫡长子,刘据年仅七岁就被立为太子,随后便一直接受着顶级学者们在知识、才能、德行等方面的教导。
从身份上看,作为嫡长子,刘据比其他皇子年龄更大,这代表着更深的阅历,对于治理国家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主少国疑”,八岁继位的昭帝引得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而如果是四十多岁的刘据继位,想必百官百姓都会更加放心。另外,作为武帝投入最多精力培养的皇子,刘据受到的治国能力锻炼也称得上是最为用心的。和年幼继位的昭帝、在掖庭长大的宣帝相比,刘据的理论基础无疑要更加稳固。
从实际能力上看,刘据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武帝晚年时和秦始皇一样常常外出巡游,而刘据则被留在宫中监理国事,尽管比不上真的统治天下,但刘据所经手的决策大多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甚至,有时武帝回到宫中对刘据做过的决策毫不过问,可见他有多么的放心。从代理理政时的优秀成绩和百姓们的积极反馈来看,刘据已经足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
从武帝本人的评价来看,刘据一直是最合适的继承者。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据为人性格宽厚仁慈,和性格有些急躁的武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前者时常因害怕父亲嫌弃自己而感到担忧。后来武帝听闻此事,便主动托人转告刘据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
另外,喜爱和平、珍惜民力的刘据曾劝阻父亲频繁出兵,但后者却笑着说:”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为了刘据继位后不被四方蛮夷所袭扰,武帝才会趁在位时积极征伐,好留下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也可以看出武帝对刘据是非常满意,一心要将江山托付给他的。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能够让在位数十年的武帝感到满意,可见刘据的实力。所以,如果刘据能够继位,在治理天下、安抚百姓、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方面,他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一点得到过武帝本人的亲自认定,可以说颇具权威性。除此之外,刘据成为新君还会伴随很多有利的条件。
历史上,汉武帝临终前托孤给了大臣霍光,而霍光的异母兄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所以二者之间有着名义上的表亲关系,同属于卫氏家族。因此,如果是刘据继位,那么他毫无疑问会得到卫氏家族的鼎力相助。与之相比,作为卫氏家族以外的人,昭帝、宣帝显然没法得到全力支持,施政效果也多少会受到影响。
刘据还是太子时,就因为性格原因得到了朝中比较宽厚的大臣们的支持,这一点在其继位后也会成为其施政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刘据曾经不问出身地招揽贤士,善于吸收各种各样的思想,如果他能够继位,想必也会延续这种用人风格,大胆起用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推动思维和制度的创新,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总的来说,刘据为人仁慈宽厚,富有亲和力和创新精神,又和卫氏家族、朝中贤臣们的关系很好,如果他能够成功继位,对汉朝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