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5 10:46:16    

提起“唐宋八大家”,人们脑海里浮现出的往往是享有“文起八代之衰”美誉的韩愈,是“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的三苏,是写成千古名篇《醉翁亭记》的欧阳修……


然而,在精英荟萃、群星闪耀的八大家中,还有一个人似乎并不夺目。他便是看似文不华贵、官不亨通、家道中落的“小透明”——曾巩。


那么,曾巩又是如何比肩其余七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像(图自《晚笑堂竹莊画传》)


屡不中第


曾巩出生于儒学世家,天资聪颖,记忆超群,出口成章,少年时便展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


当苏轼还在眉山默默无闻时,十几岁的曾巩已经声名远播,成为众人皆知的一代文才。


而曾巩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入仕为官,造福黎民,以文人之力,行兴国之举。


然而,事与愿违,曾巩的科举之路十分艰辛。1037年,18岁的曾巩随父亲前往京城参加科考,不幸落第。


这一趟京城之旅倒也不算一无所获,曾巩与应试的青年士子王安石交友。20岁时,曾巩入太学,为了表达自己的政见,他给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写了一篇《时务策》,颇得赏识。


曾巩没有从此一蹶不振,经历过短暂的失落之后,24岁的曾巩再次参加科考。只不过,因擅长策论,不适应轻时文而重诗赋的风格,曾巩这一次又名落孙山。


父亲去世后,家境瞬间衰落,曾家大小十余口的生计便落到了曾巩身上。他不得已暂时放弃了科考,在南源买田,一边耕读,一边辅导弟弟们的学习,同时还要照顾继母。


等到弟妹几人终于长大成人,39岁的曾巩再次应试。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欧阳修,他对科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轻诗赋而重古文。


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一个个影响了中国人文化观念的名字都出自这届科考。而曾巩也和这些人一起,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了仕途。


更让人欣喜的是,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堂弟和两个妹夫同时中举。曾家一门六进士,一时间震惊朝野,传为美谈。



济南大明湖公园曾公画壁(图自图虫网)


自请外放


和许多文名远播的才子一样,曾巩的仕途从馆阁治书开始。八年馆职期间,曾巩在从事编校书籍的工作过程中,注重总结历史兴废、是非得失的经验教训,写下了如《新序目录序》《列女传目录序》《战国策目录序》等一系列序文,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作品风格。


1069年,曾巩的挚友王安石主持了变法。同年,曾巩自请外放,调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开始了长达12年的地方官任职经历。


刚到越州,曾巩就碰上了饥荒,灾情严重,民生凋敝。他便安排人广贴告示,要求各县富户如实申报自家粮食的储量。当看到富户们申报上来储量达到15万石后,他立刻发布政令,要求各地富户以比常平仓粮价略高一点的价格向百姓出售粮食,从而使饥民能就近购买,无异于雪中送炭。


在齐州(今济南)任职时,曾巩见当地有一伙土豪恶霸,欺男霸女,发誓要将其肃清。他一连抓了三十余人,将他们发配边疆,还创立了“保伍”制度,让百姓自行监督,登记好人口。


短短数年,齐州实现了从匪患横行的平安和谐的转变。平定骚乱后,曾巩又带人疏浚了大明湖,一举解决困扰当地多年的水患问题。



为纪念曾巩而修建的南丰祠(图自图虫网)


后人们曾在大明湖北门安置了反映曾巩政绩画像的影壁,两侧题词为“北渚云飞,泺水历山迎帝子;明湖波净,莲歌渔唱念曾公。”由此可见,曾巩在齐州的功绩深得民心。


纵观曾巩多年的地方官生涯,所到之处,打击豪强、抵制兼并、兴修水利、减赋救灾,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成效卓著,颇有政声,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臣干吏。


文以明道


曾巩的文学造诣在多个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但如果笼统来说的话,大致可分为诗词、散文及儒学思想三个部分。


散文是曾巩最为擅长的领域,其散文造诣与儒学思想其实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


由于他的文章兼具唐代韩愈、柳宗元及宋代欧阳修等数家所长,同时叙事与说理兼顾,章法严谨,夹叙夹议,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座标杆,是无数学子争相模仿学习的对象。


王安石对曾巩倍加推崇 ,在赠给友人的一则《答段缝书》中提及:“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直白地表示,在自己所有的朋友中,文章水平之高无人能够与之匹敌。即使狂放自傲的苏轼,对曾巩也是钦佩不已:“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图自图虫网


至于诗词方面,虽然不如苏轼、王安石等人有名,但佳作同样不少。曾巩的诗词风格较为朴素,但气魄格调极高,笔法老练精到,十分有气度。比较有名的例如《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将柳树这一已经被许多著名诗人形容过的事物另辟蹊径,重新剖析,看似说柳树,实则借柳树讽刺时事,辛辣大胆,而又犀利精准,读来令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另外,他有《城南》一首,也颇有趣:“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曾巩借桃李与青草的对比,突显二者生命力的不同,于平淡中蕴含哲理,具有宋诗的鲜明特点,是当朝诗歌的典范。


1083年,65岁的曾巩在江宁府(今南京)因病去世。临终前,已被罢职的王安石多次前往探望,陪伴他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刻。


时至今日,我们重看曾巩的著作,仍然不得不承认,他的作品的确称得上“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大儒。

相关文章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