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话聊道家始祖:老子出关以后真的来过成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6 08:03:14    


一,道家创始人老子

四川作为道教的发源之地,四川人有“老子”,这个“老子最大,天下第一”的口头禅,其渊源是否表明老子的最后羽化升天之地就是成都呢?

老子是道教始祖、道家创始人、东方先哲、孔子的老师、道家学说的创始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道和德”为纲领,讲述了修身之道、养生之道、用兵之道、治国之道,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那么,出生在河南的老子,在出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县)之后,究竟去了哪里呢?他是否真的来到天府之国的成都呢?现已存在多种说法和传说。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历史记载与传说

有记载表明老子离开函谷关后,确实来成都隐遁,并在成都传道收徒,传播道家思想。

传说中,老子在成都青羊宫与尹喜相会,并传下了道教经典《道德经》。

据最有说服力的道教全真派掌门人弟李志常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李志常的师傅长春真人丘处机,曾在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画“太上(老子)出关图”上亲笔提题跋:“蜀郡西游日,函关东别时”。

这丘处机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老子出关的方向就在蜀郡,就在西海之滨的昆仑之丘的老君山区域。成都新津区的老君山,不仅有老子庙,还有大量有关老子的介绍。

三,成都古神话流传

不仅老子出关以后来到了成都,连得到了老子《道德经》的函谷关令的尹喜,也来到了四川成都与老子相会。甚至有人还认为,成都青羊宫就是老子的练功场所。

为什么道教发源地就在成都?为什么朱熹只能在在蜀地找到河图洛书?为什么流传蜀中多仙山?

为什么四川各地都有上古神话流传?为什么李白、苏轼、陈子昂、袁天罡、落下闳、苌弘、严君平等等众多四川本土文人雅士都是道士?为什么道家始祖黄帝,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重要轨迹都在蜀地。


《蜀王本纪》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唐代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记载“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

《大明一统志》也说老子不让尹喜跟随千日之后,于蜀中青羊肆相寻。

四,其他说法

尽管有传说老子南下到了四川成都青城山,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仍然是一种推测。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并没有去印度,而是南下到了四川成都青城山。

据《成都记》记载,老子到了蜀地,被称为“李八百”。他留在青城山,传下了道教经典《道德经》,成为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五,老子在成都活动过是真实存在的

综上所述,虽然存在多种说法和传说关于老子出关后是否来到成都,但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至少可以确认老子离开函谷关后至少来过成都,并在这里传道收徒。

然而,关于他是否真的到达了成都青城山,目前尚无确凿证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老子在成都的活动是真实存在的,但关于他是否到达成都青城山的说法,则更多基于传说而非确凿的历史记录。

六,《道德经》三大经典名句

不说大家都知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只请你看下列三句经典及其译文: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一一《老子·第六十七章》。

慈:慈心。俭;节俭。【泽文】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

第一是“慈爱”;

第二是“节检”;

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2)"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出自《道德经第42章》

天地万物离不开阴阳,阴和阳互相平衡,彼此调和,例如植物一边拼命向上吸收阳光,一边又拼命扎根于地下。阴阳二气是相互对立的两面,但却互相作用,对立而统一,不可分割,彼此交合,让生命得到滋养。

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出自《道德经第51章》

万物从无到有,然后又从有复归于无,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一个人长寿与否,老子有三个30%之说:

1)自然而生,自然而长寿的人,有百分之三十。

2)自然短寿的人,又有百分之三十。人的寿命不一样,甚至连植物和动物的寿命也都是不一样的。

3)老子又说人的寿命,由于自己不好好的保养,不懂得养生之道,而随意糟蹋身体,耗损精力导致的短寿,也就是自己作死的,再上占百分之三十。

4)从上述可知,按照老子的说法,真正懂得养生又最终获得养生成功的,仅仅有百分之10%。

这是中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们,在养生健身过程中务必注意的。

众所周知,“过和不及都是错”。不重视养生,伤害自己的健康不对;过分养生与错误养生,自己作死自己更不对。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