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荀子:“义立而王,信立而霸”,荀子和孟子的王道有什么差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8 09:48:37    

在中文里面“义”字非常特殊,因为内涵很丰富,你在英文里,都没办法找出一个单词来精准对应。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甚至在每位思想家那里,义字都有不同的侧重,仁义、礼义、道义、义理、义气,到底应该如何理解“义”,今天我们通过荀子的《王霸》这一篇内容来聊聊。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继续介绍《荀子》的第11篇《王霸》。这一篇荀子论述了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关于“王道和霸道”的区别,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在孟子看来,以仁德治国就是王道,而以武力治国就是霸道。但是荀子和孟子所说的王道和霸道不一样。

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以礼义或者道义”来治理国家,可以称王于天下;以信用为准则来治国国家,可以称霸于诸侯,而玩弄权术就会自取灭亡。关于王道上,荀子的“义“和孟子的“德”内涵上是区别的,义有正义和正当性,而德更侧重于道德;关于霸道上,荀子的“信”和孟子的“力”也是有区别的,信强调诚信和信用,而力更强调武力。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治国之道称之为霸道,这里的“力”是指武力或者暴力;而荀子说“信立而霸”的“信”表示诚信和信用,诚信不仅仅是道德品质,也和利益分配相关。在荀子看来,即便不通过武力,德行不算完美,道义也没有完全做到,但能兑现刑罚、奖赏、禁止、许诺的信用。

荀子说:政令已经发布了,就算伤害了自己的利益,也不能失信于民;盟约签订了,就算伤害了自己的理由,也不失信于盟友。在荀子看来,做到了“信”就是称霸的基础,有了诚信,就可以得到人的信任,就可以展开合作,就可以树立威信,可以让军队强大,让百姓富足。荀子说,就算没有崇高的政治境界,没有健全的礼义制度,没有使人心悦诚服,但只要做到了“诚信、守信”,也可以称霸于诸侯。


关于荀子的“信立而霸”,有一个著名的“商鞅城门立木”的故事。说的是,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都不敢相信,这种简单的事情可以得到这么高的赏金,都不敢去试。

看到没有人敢相信,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通过这个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得以推行。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完成了一统天下。这就是商鞅和秦国的“信立而霸”。


但是和“信立而霸”不同,荀子和孟子其实都更推崇“王道”,荀子说“义立而王”,而孟子说“以德行仁者王”。虽然看起来都是“仁义”和“仁德”,都是以“仁”为核心的,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简单来说,荀子的“义”请强调正义和规则,“义”不仅仅包括包括仁义,也是“道义”,包括道德性和正当性,而孟子的“德”主要是指“仁德”或者说,更多体现在“道德”上,这是他们的主要区别。当然,不管是荀子道义,还是孟子的仁德,施行王道的核心都是要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和荀子的目的是一样的。


在这一篇里面,荀子反复阐释了“义”的重要性,“义”字在中文里面,甚至在每个思想家那里,都有不同的内涵。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道义,而小人看重利益。义”经常和“利”对立起来使用,同时,义和“礼”,“仁”,“道”,“理”,“气”等词组合起来使用:礼义,仁义,道义,义理,义气,“义”字在儒家思想中,或者在中国文化里面都非常重要,有仁爱、正当、公正、正义、利他等等内涵。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义”的来源。

在说文解字里面,“义”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上部是“羊”,下部是“我”。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的意思是指一种带有锯齿状刀刃的兵器,后来被假借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我表示自己。羊和我,构成了“义”字,羊表示善意、和善、利他,比如仁义、礼义和道义。


而“我”是一种兵器,表示威严、威仪和正义等意思,中文里面与“义”相关的成语非常多,比如大义凛然、义正辞严、舍生取义等等。总体来说,“义”既有善的内容,也有正义的内涵,兼具了道德性和正当性,在我国古代思想中,被广泛使用,比如墨家的墨子也提出过“天下莫贵于义”的思想,墨子也非常强调“义”的价值和意义。

荀子强调“义”的重要性,尤其在国家治理上,经常把义和礼和仁组合起来使用,仁表示仁爱,礼表示一种规则和秩序,而义表示一种正当性和正义。荀子说:“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荀子还说:“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把国家交给遵循礼义的君子来治理,就可以称王于天下;把国家交给德行端正,忠诚守信的人来治理,就可以称霸于天下。


相关文章

荀子如何评价当时强大的秦国的?为什么预测了秦国的衰亡?

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但富国和强国是不一样的,强国不一定富,但富国一定强。强国和富国有什么本质区别,今天我们结合《荀子》的第16篇《强国》来分享背后的道理。前面我们在第10篇《富国》里面介绍了一个国家应该如何致富。这一篇《强国》里面荀子谈到了强国和富国的差异。在荀子看来,富国和强国就是王道和霸道

2024-12-18 11:15:13

荀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图|吕志华现存的《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的首篇,便是《劝学》。《劝学》中的“劝”,是“劝勉”的意思

2024-12-18 11:00:11

清代历史之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是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海兰珠的妹妹,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 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和博礼之女。 孝庄文皇后为清初皇太后、太皇太后,亦是一位著名女政治家、满洲八旗领袖,是清朝入关后的政权奠基人之一,先后拥立和辅佐两任皇帝。孝庄文皇后孝庄文皇

2024-12-18 10:45:39

小透明”曾巩:最被人忽视的唐宋八大家

小透明”曾巩:最被人忽视的唐宋八大家寒门贵子?“大器晚成”曾巩背后的辛酸与无奈“唐宋八大家”,个个如雷贯耳,他们的文章至今仍被奉为圭臬。在这八位文坛巨匠中,有一位却显得格外“低调”,他就是曾巩。与苏轼、欧阳修等人相比,曾巩的仕途和名气似乎都略逊一筹。他39岁才考中进士,是“唐宋八大家”中最晚“上岸”

2024-12-18 10:17:52

清朝的孝庄活了多大年龄?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本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于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

2024-12-18 10:03: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