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总是不如意事多过如意的事。
面对烦恼,解脱不得,暗自生气,自己和自己较劲,生活过得拧巴而痛苦。
其实想要破局,活得真实惬意,读一本庄子就够了。
所以才有:不看《庄子》,不知世界之博大,不晓人生之通透。这一说法。
不生气,不是叫你忍,忍字头上一把刀,忍会让心痛苦。不生气是一种境界,一种情绪控制的能力。
我们和庄子学会这种控制能力,自然就不会再去生气。
小知不及大知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庄子从自然界中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大雨过后,林间就会长出白色的菌菇,这些菌菇的寿命还不到一个月,所以它们无法理解一个月有多长。
有一种叫做蟪蛄的小虫子,只活在夏天,秋天来了就死去了,所以它们不知道一年中还有春天和秋天。
于是庄子发出感叹,小知是无法理解大知的,小年也是不能和大年相比的。
人的智慧受到自身经验、环境、生命和认知的限制,所以也无法完全理解更高层次的智慧。
我们生活中因认知受限的事情太多了。
在马云创建阿里巴巴之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许多人对其持怀疑态度。马云提出的网上购物概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他四处筹资,希望能够启动自己的创业计划,但处处碰壁。
后来好不容易打动了一些投资者,获得了启动资金,成立了电子商务平台,马云凭借自己的远见和和团队的努力使得公司迅速成长。
现在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很多人都开玩笑说,如果马云找到我投资,我一定会投。可是即使时光倒流,放到你那时的认知,同样的事情还是会发生,你也一定会拒绝。
所以格局放大,就不会斤斤计较,头脑好的人脾气就平和。
了解别人的局限,就不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不值得的事情上。
不去强求他人,不去和他人的认知较劲,要知道糟糕的情绪大多来自于浅薄的智慧。
八风不动
庄子讲了一个士成绮与老子的故事。
士成绮前去拜访老子。当他看到老子家杂乱不堪,就大感失望,出言讥讽:“我听说你是个有大智慧的圣人,却不想你就像只老鼠一样。枉我走了几百里路来见你。”
没想到老子却毫无反应,士成琦回去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又跑来认错,老子非常平静地说:”对于圣人的名号我毫不在意,如果我具备了大道,你无论说我是牛,是马,还是老鼠,都没有关系。我还是我。“
这就是成语”呼牛呼马“的来源。
我们处在世上,免不了和人打交道,有人喜欢你,也就会有人讨厌你,有人夸奖你,也就会有人贬低你。
遇到别人的非议责难,非得自证清白,热烈回应,那就会激起对方的兴奋,陷入到没完没了的境地。
佛经上教大家要”八风不动“
面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风情绪皆不动,自然不会生怒气。
空船效应
庄子的空船故事非常经典。
驾船人遇到对面一条船,撞上过来,就会发脾气怒骂。当发现对面船上并没有人,一下就会消气了。
所以撞船事件本身并不是我们生气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船上是否有人。
我们内心太过自我,就容易与人发生争执。
所以庄子才会说: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不对事物过多评判,不用分别心对待,只是保持虚静空明,就能少生闲气。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李渊,著名官二代兼富二代,祖上显赫的可以说是不要不要的。他们李氏一门的祖先,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自带真龙天子基因,那是相当有排面。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虎哥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的太尉,也就是当时西魏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李渊的父亲,叫做李昞,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李渊父系一门显赫,他母亲那
2025-08-14 01:22:09《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