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康熙在议罪时,为何官员揭发鳌拜和遏必隆最凶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08:16:11    


有清一代有一桩奇事,是入关开国后和辛亥亡国前的政局人事,有非常类同之处:冲主嗣位,同样有母后主政,亲王摄政监国。

最奇的还有同样地以大行皇帝遗语设立辅政大臣或议政大臣。所不同的是康熙朝的四辅最知名而排在末位的整拜。

与同治朝的八辅中居首列的肃顺,两人又都被视为奸逆不得其死,确然是一种不寻常的巧合。

肃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身后虽未被平反却由文豪王阎运为之揄扬备至,为众所周知;整拜身后虽沐旷典,复世职,然其事迹罕见于当时人的记载。

其原因是清初汉人对满洲统治集团内部不很熟悉,一般次要人物连姓名都不大清楚,只是统称之为“满大人”而已。

鳌拜这样的名人,以我的浅陋所知,仅知道他以镶黄旗人与皇帝亲自统率的正白旗争“圈地”。

这是说满洲贵族入关后除取得明代的皇庄和贵戚的土地外,还要圈占北京郊县的民田,因土地肥瘠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大斗争。

另一则是显示康熙皇帝冲龄睿智的戏剧性地逮捕了跋扈飞扬暴横多力的鳌拜,此事后人笔记倒多有记述。

康熙用了一些和他年龄相若的少年儿章,满语叫“拜唐阿”的,作相扑的嬉戏,乘整拜不备而予以擒逮。

这种游戏酷似今天蒙古和日本的体育活动,根本不似电视剧所演要用网把整拜罩住据说这部电视剧编剧所据,是一部同名的小说。

很多人都不曾见过这篇小说,但把清初文人蒲松龄、钮绣、蒋士铨所极力描绘的《大力将军》《雪巧》吴六奇和查伊璜的故事,也搬到北京去参与这场斗争,则未免渲染过甚。

吴六奇要不是那时在广东身任水陆提督,紧紧盯住吴三桂等三藩,他是无法救查伊璜犯了弥天大罪的一条性命的。

还有索隐派红学家所谓贾宝玉的父亲,便是电视剧中的明珠,这个出身与慈禧太后同族的满洲贵族,把他描绘得如此潦倒不堪,也算是奇笔。

四个辅政大臣中,福分最好的倒是位居第三的遏必隆此人处世圆滑,首鼠两端,既阿附整拜,又讨好皇帝,并且其知名度也远高于其他三位。

这里所说的知名度,并不是遏必隆的本身,而是他的一把刀,名叫“遏必隆刀”。遏必隆身后,不知怎的此刀被藏诸宫中,成为传国“重器”。

乾隆中,他的孙子讷亲以大学士督师征讨大金川,师久无功,皇帝震怒,认为他是乃祖的不肖子孙,就颁“遏必隆刀”,派侍卫将讷亲正法,以此刀立威平定了大小金川。

“遏必隆刀”再次显示它的作用是在本世纪初的1915年,袁世凯已经帝制自为,蔡锣等在西南举兵起义,袁世凯派他的干儿子参谋次长陈宦前去督师。

为了隆重起见,特派员到清宫向溥仪索取“遏必隆刀”授予陈宦,并举行授刀仪式,以此刀等于尚方宝剑,任何将帅不用命,立可以“遏必隆刀”诛戮正法。

不料陈宦殿下一到军前,立刻通电反对他的干爹帝制自为,袁世凯接到电报一气成疾,就此不多天“龙驭上宾”。

当时盛传袁是给陈二庵这一电气死的,所谓“送命两陈汤”,另一“陈”也是袁世凯的得宠军人。

“遏必隆刀”后来缴还不曾,已无从考究,当然《康熙大帝》中是不会涉及遏必隆身后一二百多年事情的。

但是在另外一本专写袁世凯称帝的著作中,对遏必隆刀却有详尽的记载,那是刘成禺的《洪宪纪事诗本事薄记》。它对刀的授了及下落均有较详的记载,而且也比较可靠。

刘诗云.“军前斩奏命川东,礼授银刀遏必隆。不料冯家收国器,当年辜负索清宫。”刘成禺根据濮伯欣、陈仲骞的“说事”云:“项城忧征滇之师旷日无功”。

左右献策者曰:“非照乾隆征金川故事,惩办一二统兵大员,不足树皇国之威权。乾隆以遏必隆刀斩钦差大臣大学士讷亲于班拦山,一鼓而肃清金川,乾纲独断,前例可行。”

项城首额,遣人赴清宫索遏必隆刀,清室派师傅世续责刀呈奉新华宫。项城遂诏文武百官齐集居仁堂,行授刀礼,仪式隆重。

策曰:命汝雷震春为西征军军政执法大臣,礼授遏必隆刀,星夜驰赴前敌,如朕亲临。凡西征将帅退蕙不前,执刀行法,先斩后奏,不得稍询情面,谨遵王命云云。

震春赴川不久,洪宪消亡。归过江南时,冯国璋被选副总统,乃缴刀于国璋。刀今尚留冯家,国器也。

.......刀柄与鞘,纯银合宝石混铸,光彩夺目,刀钢百炼,斩铁如泥,长二尺五寸,后进藏内府。

相关文章

申不害变法短暂强大了韩国,更开创了帝王权术的先河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以申不害为宰相。这一年距离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已经过去十年了。申不害本来是郑国的小官,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吞并了之后,也就做了韩国了小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韩重兵压境,申不害建议韩昭侯亲自去朝见魏惠王认错示弱,魏惠王挺美就撤兵了。以此为由,韩昭侯发现申

2025-08-13 00:35:20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迹

璧归赵:蔺相如的历史背景与事。“完璧归赵”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它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 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使者蔺相如何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从秦国手中保全了和氏壁,并将其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的传奇经历。2.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壁,是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璧。传说中是由楚国人卞和发现

2025-08-13 00:02:42

霍光辅政:为何霍光死后,霍氏就迅速败亡了?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

庄子:读懂十句话,做个明白人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含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会让人疲惫不堪的。启示:这句话并非让我们不要去追求知识,而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取舍。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精力,有选择地去学习,避免盲目地贪多

2025-08-12 00:56:57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深感慨。在那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内心向往的只是为国尽忠,力求战乱环境下的一方太平。但就在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尽职的过程中,却也被不解风情之人误解,甚至误导君主,最终付出了沉痛代价。廉颇和蔺相如

2025-08-11 03:24: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