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离那么近还失败?荆轲临终前一席话道出缘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10:31:13    

自古以来权力的争斗势必会产生伤亡,不论是由和平盛世到战火连绵乱世的改变,还是各大势力之间的争锋相对中,生命危险都会存在甚至还可能会伤及无辜。

在那么多历史典故中都曾体现中权力争斗的残酷,正因为过于残忍与现实才奠定了那些问鼎巅峰宝座之人的独一无二,不过在封建时代下也并非是每个人都有着问鼎天下的运气。

很多人付出了宝贵的一生都效忠于他人,比如战国时期中的无数优秀谋士,再就是那些一生鞠躬尽瘁的重臣们。

他们虽然没有角逐统治天下权力的资格,可是却能够成为帝王身边的亲信,将时间倒退回群雄逐鹿的乱世年代。

英雄造就了具备无限传奇色彩的一代,同样那也是血雨腥风的混战时代,战国时期曾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名人,有手握重权的权力掌舵人,亦有负责为主公扫清未来障碍的忠诚之士。

无数优秀的人共同组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杀伐感,在荆轲刺秦王这则故事中,荆轲的满腔壮志令人动容,但是结局对他而言却是不尽人意。

明明距离秦王已经很近了,却还是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而临死前的荆轲也道出了真相。

荆轲刺秦王 失败的原因

至于导致荆轲失败的原因迄今为止仍是众说纷纭,其中认为荆轲意不在直接刺死秦王的人并不少。

首先对于荆轲刺秦王这段典故,即便是不够了解战国时期历史的人,对此都能称得上耳熟能详,不仅是因为结局的失败让荆轲此举染上了悲情色彩。

更是因为故事中将荆轲在行刺前与秦王的博弈令人心惊肉跳,刺杀这种举动本身就需要行刺者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因为行刺者所要面对的会是一群人。

期间的反复试探与尔虞我诈,在应付之际若是稍有不慎都有可能成为刺杀失败的原因,为此荆轲在决定动手之前必然也经过了系统训练,可问题也出现在这里。

荆轲既然要行刺那么必然要对秦王进行了解,可是通过故事中对荆轲行为的描述,却能看出一种荆轲似乎并未将秦王放在眼中的既视感。

因为根据记载可以看出来荆轲在开局即将行刺成功的时候,手上的动作明显无法做到瞬间让秦王毙命,也就是说荆轲起初应该是想留秦王一命的。

至于原因后面荆轲也稍有透露,荆轲之所以会选择兵行险招,起了当众刺杀秦王的念头,是因为荆轲不甘心燕国土地就这么被轻易夺走。

而土地一事若是不尽早解决,越拖到后面形势对燕国而言便越不利,无奈之下意识到留给燕国时间不多的荆轲,终究还是决定拿起了刺刀,荆轲身上带着引人注目的傲气。

即便是一身布衣故意抹掉了骄傲与恣意,骨子里的骄傲仍然不会消失殆尽,所以荆轲开始其实想到的是先留秦王一条命,而后通过当场威胁秦王的举动来逼迫对方拿出燕国土地。

未料这般完美的计划居然只得到了一个惨败的结局,怎么看都足够让人匪夷所思,就凭荆轲的能力万万不至于会失败到这种程度。

饶是现在高科技社会人们的能力极大进步,乃至一些方面机器都可以代替人工,可是用毫无感情的数据堆砌而成的帮手,与思维灵活的人类而言绝无可比性。

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优势所在,当然了战国时期也并没有机器出现,荆轲既然做了决定势必要全力以赴,并且刺杀不同于其他手段,这明显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方式。

下场凄惨 应一击必杀

一旦被秦王当场抓个正着那么等待刺客荆轲的下场肯定凄惨,后果荆轲也并不会想不到,但关键时刻到来心中残存的傲气攻克了荆轲的理智。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荆轲应该做的是一击必杀,而非什么都想要得到,毕竟荆轲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对抗秦王身边的一众人,以少敌多本就胜负难料。

彼时的荆轲应当将局势转变为板上钉钉,直接杀掉秦王以绝后患,如此后续情况就算是再坏到一种程度,也无法改变秦王已死的事实。

遗憾的是荆轲心中傲气作祟使得他在刺杀的关键时刻,居然头脑发热做出了手下留情的举动,也正是因为这一小小举动导致了荆轲的失败。

在当时荆轲心中他是想要生擒秦王,而后尽所能将燕国利益扩大化的,然而荆轲千算万算却还是算漏了秦王对他的戒备与警惕。

在荆轲的印象中秦王就不是那种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的角色,所以荆轲思维下的秦王必定也不会察觉到他的心思,一念之差造就了一段满是遗憾的传奇典故。

刺杀现场秦王起初的表现,真的如同荆轲所料一般令人心底感觉不到威胁,荆轲将行刺的日子选在了秦王定会放松警惕的时间,荆轲借着这一日来一举实现攻其不备的目标。

万万没想到即便秦王动口询问了荆轲,同时也对荆轲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后面对荆轲升起的警惕性也是一点都没少,这点始终在荆轲的意料之外。

而秦王在觉察到荆轲对他的杀心后,所作所为也称得上为杀伐果断,毕竟是王自然也不会做出妇人之仁的决定,荆轲没料到会因一时决策失误,从而丢掉了原本极多的优势。

大势已去荆轲也无能为力,很多时候成败真的只是一瞬间,荆轲对于这种瞬息万变的情况也无法力挽狂澜。

彻底控制 顶天立地

待到被秦王的侍卫彻底控制住后,荆轲仍旧没有死心还是向秦王掷出了刀,但这一次秦王乃是胜券在握,至于荆轲则变为了一段关于描述败者历史中的角色。

可是不得不承认荆轲为了能让燕国逆风翻盘,在行刺前也是做足了准备的,荆轲也没有准备活着回来,相信荆轲在决定走行刺这一步棋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这一去必然是凶多吉少。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荆轲自然也会绞尽脑汁为燕国未来筹谋,希望经历过这一次的行刺后,燕国至少可以赢回来一些优势。

只是可惜了荆轲的一片赤诚之心,不过荆轲能够做到决定便不会回头,也代表着他的确是一位好汉,顶天立地做出决定就一定会去尽力实现。

相关文章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