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7岁才第一次洗澡,活了77岁,一生共洗澡不到80次。如此惊人的“壮举”,堪称君王史上的奇迹。
在谈及他不洗澡的光辉事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说这人的个人简介。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人的名字,但不太熟这个人。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和他同个时期执政的,还有我们的康熙帝,两人均是就职时间非常长的君王:路易十四在位时长72年,康熙帝在位时长61年。
路易十四5岁登基在位,人长得不错,就是个子矮了点,1.6米左右。平时,为了让自己显得高大威严一些,他会特意穿上厚厚的特制的高跟鞋。
路易十四与他的那些高跟鞋
此外,他个性比较张扬,喜欢用太阳来标识自己的特殊身份(暗喻天体中最闪亮的那颗心,光芒四射),为此,人送“太阳王”。
“太阳王”的头像
如此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太阳王”路易十四对生活细节也自然是无比讲究。根据历史记载,路易十四无论是在吃饭、穿衣亦或者言行上都非常奢华、优雅,充分彰显了其贵族的气质。
不过,这位对细节如此讲究的国王,一生洗澡次数却不到80次,对此他的情妇蒙特斯班侯爵夫人还曾吐槽道:
路易十四身上的臭气,能在十步开外就叫人恶心得作呕。
那么,如此高贵、优雅之人,怎么和不洗澡扯上关系呢?这说起来就要谈谈法国的历史与文化了。
我们曾经提过,中世纪的欧洲人,都不太爱干净,当时还因此而导致了黑死病的泛滥流行,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见下文)
14世纪的黑色梦魇,这场病造成2500多万人死亡,起源至今仍是个谜
那个时代的人不仅不爱洗澡,反而以不洗澡为荣。《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中曾记载写道:
许多修道院允许修士们一年洗两次澡,克兰尼修道院有条规定称,整个修道院只能有三条毛巾。
可见,有多么的不重视个人卫生。不仅如此,那个时候,粪便排泄物更是随意排放。有多随意?当时,从阳台窗口泼粪是最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行人走在街上,随时面临着粪从天降的危险,随时可能被倾盆而下的污水弄脏一身。
中世纪的欧洲当街泼粪的场景
当时,甚至还因为粪便而衍生出了足于让人瞠目结舌的雷人操作:粪便“填海造陆”。当时,粪堆的规模和高度,堪比城墙,几乎把河流都填满了,造成河道停滞。在法国巴黎,人们为了防止敌军从粪堆上爬过来攻打巴黎城,不得不再次将城墙砌高。
所以,中世纪的欧洲并不是小说、电影中描写的那样浪漫美好,而是“臭气熏天”。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路易十四国王不洗澡,这和欧洲的“传统文化习俗”有很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有几大原因。
第一,天主教会认为,洗澡不利于身体健康,会损害身体中的元气,并且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疾病。而肮脏的躯体,则被视为能更加接近上帝。在当时,常年不洗澡的人,还被封为圣人,比如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的母亲,就坚持一辈子不洗澡,因此而被册封为圣女阿涅丝。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后
所以,那时的人们都是能不洗澡就不洗澡,泡澡就更是不可能了。当时,即便路易十四想洗澡,也总会受到手下众人们的百般阻挠。
第二,欧洲人认为,香皂有毒。所以,他们宁愿每天多花点时间,多换几套换洗衣服,也不用香皂来洗澡。
第三,当时的洗澡条件十分有限,并不是想洗就能洗。
第四,香水的应用。
不洗澡,身上总免不了带有些奇妙的味道。那时,路易十四为了掩盖自己身上的臭味,会不断地往身上喷香水。除此之外,还会在水里加入葡萄酒来洗手和漱口,以达到清新气爽的目的。平时擦手、擦汗用的毛巾手帕,也洒满了香水。
另外,路易十四还下令规定,但凡没有擦香水的大臣,都不能出入公共场合。
路易十四对香水的依赖,可谓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甚至用国家津贴,养了一大群的香水调剂师,还要求人们每天配制出不同的香水给他,以此让自己能够神清气爽地上朝开会。所以,每天大臣们在十里之外就能闻到了国王十里飘香的香水味。
除了让自己每天都能香香,都能闻到好闻的味道,路易十四还要求周围的大臣们时不时更换香水。
可以想象,一朝文武百官站在那,当时的场景有多么的香气四溢。身体不太好的,估计很快就犯支气管炎、鼻炎了,又或者直接被香水味熏晕过去。
路易十四对香水的痴迷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法国香水事业的发展。如今,法国已是著名的香水之都。曾经那部红极一时的以萃取少女体香为故事原型的电影《香水》,便是经由小说《香水》改编的,而因小说《香水》出名的小城格拉斯,便位于法国。
电影《香水》剧照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香水最初不是产自法国,而是产自埃及、波斯等国家,经由意大利等国传至法国,最后在“十字军”东征的帮助下得以不断流通。毕竟当时的欧洲人那么“不拘小节”,肯定不会想到用如此高级的东西来修饰自己。
总而言之,路易十四,在位时长72年,为欧洲历史上就职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虽然他很勤快,凡事亲力亲为,但是最终却以不洗澡而闻名于世,或者说“臭名远扬”,确实有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倘若路易十四还在世,或许,他可能会回一句:“哥的人生你不懂~”
参考资料: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 闻香法兰西》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