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建强简介(张建强:情系杏林 践行大医精诚)

17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02 10:34:14    

他潜心医道,广施仁术,凭借高超的医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无数病患解除痛苦;他创新发展,传道授业,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载,将中医国粹发扬光大;他情系杏林,传承经典,善于在临床一线寻求突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他就是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一科主任——张建强。

石家庄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突出贡献者 | 张建强:情系杏林 践行大医精诚

结缘中医 勇于总结创新

“做一名医生,我觉得很骄傲,而且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张建强告诉记者,他8岁时,父亲就因心肌梗死去世。当时医疗水平低下,直至父亲去世,家人都不清楚父亲究竟所患何病。

“母亲转述说,父亲当时一直说‘胃痛’。其实现在想想,应该是心绞痛。”张建强感慨,正因如此,他便坚定了自己的求医之志。于是,高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

在医学之路上,张建强先后跟随全国名老中医邢月朋、全国中医外科大家奚九一、陈淑长等名师学习。学经典、勤思考,善于在临床一线寻求突破的张建强,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创新,在继承传统经方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系列新的治疗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沉淀和积累让如今的张建强在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慢性溃疡、外科杂病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先后研制出全元通脉胶囊、芪甲糖足丸、消栓止痛胶囊、清脉止痛胶囊、糖足膏、珍珠生肌散等内服外用系列制剂,发表著作十余部,论文数十篇,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他也因此获得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北省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和善待人 以病人为中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病房时,张建强早已带着脉管一科的医护团队来到患者身边。

“您今天感觉好点了吗?”面对一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患者,张建强亲切地关怀着。这位年过古稀的患者,因“腹壁切口疝”做了“剖腹探查加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手术很顺利,但术后腹部伤口长期不愈合,辗转多家医院诊疗,效果不佳。后慕名来到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一科就诊。

张建强认真分析病情并根据其特点,以自创”张氏疮疡疗法”为理论依据,整体辨证施治,内外相结合,培补正气的同时,局部伤口分期治之,提脓去腐,生肌长肉,以促创面愈合,经过半个多月的悉心呵护与治疗,患者腹部伤口已愈,活动自如。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从医以来,张建强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钻研医技,竭尽全力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生病后,一般都比较着急,作为医生必须理解,要耐心负责地对待患者。”张建强强调,无论患者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要一视同仁,细心诊治。因为许多脉管病的发生、发展都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在诊治过程中,他总会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防护要点。他还主动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用药。现在很多经他诊治的患者都跟他成为了好朋友。

倾其所学 传承中医文化

“一脉相承”、“虎守杏林”,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张建强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两幅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张建强说,中医学不同于西医学,中医要想发扬光大,除崇尚医道、乐善好施外,还必须得有传承教育。

传承,不仅要继承经典,更重要的是将中医国粹传承下去。深谙传承重要性的张建强,在1999年担任脉管科主任以来,尤为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强化中医学科建设,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后备人才。在临床教学中,只要学生愿意学习,提出问题,他都倾其所学,悉心传授。许多经他培养的年轻中医,现已成为医院的骨干人才。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外科、周围血管病专业学术带头人,带领脉管一科医护团队,多次承办国家、省、市级学术大会,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

“石家庄市中医院脉管病科在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之后还相继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专科脉管病协作组组长单位、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科……”每当张建强介绍科室的时候都十分自豪。

如今,他带领的这支年富力强、勇于进取的医疗团队,经过科室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已经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善良执着的坚持,默默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内涵。

(燕都融媒体记者 檀亚楠)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