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保天下的清代名臣——汉人洪承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07 00:00:55    

洪承畴,明末清初人,生于福建,生卒年为1593至1665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是聪明好学,头脑灵活,勤奋读书,而且胸怀大志,深受老师和同窗的喜爱。

洪承畴23岁考取举人,24岁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洪承畴一路升官,官至两道参政。崇祯年间,洪承畴奉命与李自成、清王朝作战,为明王朝守卫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崇祯十三年年,皇太极率兵包围锦州,边关告急。洪承畴带领部队出山海关,助阵宁远解救锦州,洪承畴主张步步为营,缓慢围困敌军,而兵部尚书却主张速战,并派监军从中作梗。洪承畴没有援军、又无粮草,所以军兵无斗志,又遭清军伏击,损失惨重,被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突围之日被清军俘获。

洪承畴作为一名汉人,自幼受到汉文化的教导,认为清王朝为异族,所以曾一度绝食,只求速死。然而皇太极极其赏识他,处处施以恩厚,洪承畴多番考虑,认为清王朝对人民恩养,而明王朝已到了腐朽的地步,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减少生灵涂炭,于是归顺清廷。

洪承畴后随清军入北平,多尔衮采取洪承畴维稳的策略、遵循明礼、复用明朝官员,满汉不分,不杀人不放火,恩养百姓。

洪承畴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参与国家大计之机,对清朝的政权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洪承畴受命招抚江南各省,采取安抚的政策,在政治上联络社会名流,以原官留任为条件招抚安徽、江西等江南多地。郑志龙的福建等地就是其一,避免了一场灾难性战争。文化上则连续开科取士,延续汉人王朝的做法,弘扬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这些措施对缓和民族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665年洪承畴病逝,终年73岁,墓葬在北京西直门外八里庄。洪宅在南锣鼓巷59号,有机会各位可以去参观一下。

洪承畴作为一个恰逢朝代更迭的时期,他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的施政举措最大地保护了百姓免受战火的涂炭、延续了汉文化、团结了各民族、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不论他是不是一个投降清廷的明臣,他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章

为啥历史上的封建皇帝,过于专权和大权旁落都会引发混乱?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如同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皇帝的权力运用无疑成为了影响王朝命运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秦二世胡亥和晋惠帝司马衷,他们一个因专权暴虐导致天下大乱,另一个则因弱智无能导致大权旁落,最终都走向了亡国的命运。让我们来看看秦二世胡亥

2025-02-07 01:26:33

冯谖买义——孟尝君3000食客,为什么后来只剩下几个人了?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前期齐宣王的侄子,孟尝君的老爸靖郭君田婴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当了11年齐国丞相,去世之后,因为儿子田文比较有才能,而且广交好友,名声很大,所以孟尝君田文就继承了老爸的薛邑的封地。孟尝君的封地薛邑有一万户,所以他家产很多,孟尝君为人豪爽大方,养了3000多食客,人一多了,就什么人都有,

2025-02-07 00:33:06

康熙一朝,论名望、地位谁才是真正的第一汉臣?

如果说康熙一朝哪个汉人官当得最大、哪一个最受皇帝宠信?那么肯定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因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或是那么几个出类拔萃的汉臣,像陈廷敬、张英、李光地,他们都很受康熙器重,也都是官居大学士。但是要说康熙朝哪个汉臣最有福气,那么答案就很明确了,他就是江苏丹徒籍人士张玉书。论名气,张玉书似乎没有陈廷

2025-02-07 00:16:10

康熙算得上“千古一帝”吗?来看看他一生的功绩,你就明白了

第一章 康熙来了 第一章 康熙来了 康熙十六岁,亲政不满两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一个花季少年。但是这个花季少年绝对没有心思去谈情说爱,卿卿我我,他的面前有一头巨大的老虎,他必须打掉这个老虎。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大清江山,或者是为祖母,他都不能逃避,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打掉这个老虎。 康熙降临

2025-02-07 00:15:35

保天下的清代名臣——汉人洪承畴

洪承畴,明末清初人,生于福建,生卒年为1593至1665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是聪明好学,头脑灵活,勤奋读书,而且胸怀大志,深受老师和同窗的喜爱。洪承畴23岁考取举人,24岁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洪承畴一路升官,官至两道参政。崇祯年间,洪承畴奉命与李自成、清王朝作战,为明王朝守卫国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5-02-07 00:00:5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