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鸡鸣狗盗的孟尝君,居然三国为相!齐国公子,学问一般,权术为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08 00:25:46    

战国四公子,以孟尝君为首。

作为战国后期被人交口称赞的“君子”,孟尝君以善于交结门客,结交有识之士而声名远播,

然而,如此王安石曾如此评价孟尝君:“孟尝君一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曾经以信义著称的孟尝君,为何在王安石的眼中连君子都算不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礼贤下士,来者不拒,孟尝君:会偷东西会学鸡叫,也是一种本领

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是齐国靖郭君田婴的儿子。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他的父亲田婴

,亦称婴子,齐威王少子(存疑),齐宣王异母弟(存疑),可见,孟尝君也是出身名门。

然而,不幸的是,孟尝君的母亲却是出身低微。加上他出生日期不吉利,他的父亲田婴竟要把他扔掉。

可见,作为一个庶出的儿子,孟尝君本是不可能出人头地的。

但是他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欲称霸天下者,必须将贤能之士招至麾下。”当然,孟尝君招徕门客并非要称霸天下,他只是想“活下去”!

孟尝君养士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挑",比如冯谖,本来就是一穷汉,听说孟尝君好客就去碰碰运气,穿着破衣烂衫和草鞋就去了。孟尝君见新人第一句话一般是大驾光临有何指教,其实就是第一道考题,看看对方能说出什么经天纬地的话,或者起码能说出对自己有用的话。结果冯谖就一句"我听说你好养士,我太穷,就是来吃饭的"。孟尝君二话不说就将其收留了,手下侍从表示不解,孟尝君便解释说:“说得极端一些,会偷东西会学鸡叫,也算是一种本领吧。”

于是,很快孟尝君门下就“食客如云”,而孟尝君也凭借着“礼贤下士”之名最终继承了其

父的领地和爵位。

食客三千

二、出异使国,出任秦相,最终靠“鸡鸣狗盗”之徒逃脱

名声在外的孟尝君,逐渐成为各国觊觎的目标。毕竟一个“礼贤下士”的标杆人物,能给自己国家带来太多好处。

公元前299年,秦国秦昭襄王要求与齐“换质”,他派泾阳君到齐国当人质以此请孟尝君到秦国去。

孟尝君到秦国后不久,就被任命为国相。孟尝君竟然欣然答应。当然战国时期人才流动自由,秦用魏人、楚用赵材是常有之事,但以“孟尝君”齐国君子之“贤名”为秦相,终究令人不齿。

然而令秦昭襄王没有想到的是,孟尝君除了“礼贤下士”的名声,才能原来也不过尔尔。

不久,就有大臣对秦王道:“孟尝君本是齐国,虽为秦相,但想的都是齐国,终究不能为秦国所用。”秦昭襄王称是,于是罢免了孟尝君国相的职务,并把他囚禁了起来,打算找机会杀掉。

这时候,他的三千门客派上了用场——一个只会扮狗进行盗窃的门客,入秦宫盗取“白狐皮裘”,换得孟尝君自由;一个会学鸡叫的门客,学鸡叫骗开了城门,逃出生天。

孟尝君能取得这种“鸡鸣狗盗”之徒死心塌地的跟随,倒也算一种本事,起码“权术”运用堪称炉火纯青。

秦国为相

三、利益至上,反攻母国,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失国”之境

回到齐国之后,齐王请孟尝君担任齐国丞相。

孟尝君竟然没有推辞,担任了齐国相国。这本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他任丞相期间 ,在齐国大搞专权,甚至连齐王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说出了“天下人闻孟尝君而不知齐王”的说法。这也为孟尝君招来了杀身之祸。

孟尝君为了活命,便跑到了魏国躲避。魏昭王得知孟尝君来了之后,便聘请孟尝君担任了宰相。之后孟尝君做的事情也是令人唾弃了——在魏期间,孟尝君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报复齐国,在燕国攻齐期间,孟尝君让魏联合秦、赵一起加入,对齐国进行了最有力的一次痛击。

这种行为,不得不说很“鸡鸣狗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孟尝君受到了很多人的厌恶。等到孟尝君死后,儿子们在争夺爵位的时候,齐国和魏国联合出兵,将孟尝君的封地瓜分了。

终孟尝君一身,可见其完全靠“礼贤下士”的权术纵横诸侯,也算一世枭雄,可惜始终不见其“真才实学”,最终在哪都不得志,落得“身败名利”的结局!

相关文章

降清的大明总督洪承畴

洪承畴,明朝福建泉州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以年仅23岁的年纪便考取进士,前途无限光明。洪承畴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他不光读书读得好,带兵打仗也是很有一套。崇祯二年(1629年)在任陕西督粮参政的洪承畴便带兵剿灭数百叛农民起义军,一时间威名大震,众人瞩目。要知道一个进

2025-02-08 00:31:50

鸡鸣狗盗的孟尝君,居然三国为相!齐国公子,学问一般,权术为上

战国四公子,以孟尝君为首。作为战国后期被人交口称赞的“君子”,孟尝君以善于交结门客,结交有识之士而声名远播,然而,如此王安石曾如此评价孟尝君:“孟尝君一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曾经以信义著称的孟尝君,为何在王安石的眼中连君子都算不上。这又是为什么呢?一、礼贤下士,来者不拒,孟尝君:会偷东西

2025-02-08 00:25:46

洪承畴兵败被俘投降满清的原因,国家大义?贪生怕死?美色诱惑?

为了维护和巩固一姓江山,封建社会的历代君王都会大力褒扬那些忠于自己和从一而终的臣子,比如伊尹、管仲、屈原、诸葛亮、魏征、范仲淹、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同时,也会大力贬抑那些背叛自己和朝秦暮楚的臣子,比如中行说、吕布、安禄山、石敬瑭、刘豫和吴三桂等人。 洪承畴剧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根据各自的历史功

2025-02-08 00:21:02

康熙治理黄河:黄河从此安定了150多年,在历史上堪称奇迹

自南宋以来,黄河就实现了“夺淮入海”,对江淮地区的威胁也变得更加严重。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黄河上游生态破坏严重,使得黄河的泛滥、改道的频率加快,治理黄河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清朝初期,黄河泛滥问题越发严重。根据统计,顺治年间,黄河大决口就有15次;康熙初年(1662—1677年),黄河决堤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2025-02-08 00:10:11

孟尝君养士,都是些“鸡鸣狗盗”之徒吗?

“鸡鸣狗盗”一词,出自《史记》,原意指学鸡鸣叫来骗人以脱险、装成狗的样子来盗窃,本意指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本领或技能,并无褒贬之意,后来渐渐成了贬义词,用以比喻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会一些低贱卑下、旁门左道、投机取巧的技能,用以偷偷摸摸行为的人。而“鸡鸣狗盗”典故的主人公,正是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

2025-02-08 00:06:5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