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临近结尾,奚美娟扮演的孝庄太皇太后终于离场了。
虽然戏份不多,但她的演技确实无可挑剔,把政治家的成熟老辣和对孙子的关爱展现地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晋扮演的康熙哭得很伤心,甚至祈求天地,愿以自身二十年的阳寿来换取老祖宗的平安,但终究没能改天换命。
掌握了帝王术的天子,城府很深,照理说应该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内心再汹涌彭拜也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情感,那么康熙为何会为祖母的离世而如此伤心难过呢?
孝庄这个人不一般。她本是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死后,为了让儿子顺治坐稳江山,她不惜委身于多尔衮,但她的付出并没有换来顺治的感激。顺治脾气暴躁,母子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顺治二十多岁就去世了,孝庄甚至没有为其留下一滴眼泪。
尽管对任性胡来的儿子不太满意,但孝庄却没有迁怒于孙子康熙,依旧全心全意抚养其长大成才,她可以说充当了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嗜书如命的性格就是由她培养起来的。
康熙情商极高,对祖母相当尊重,祖孙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好。康熙铲鳌拜、平三藩,成熟老辣,乾纲独断,背后无疑离不开祖母的谆谆教诲。
更让康熙感激涕零的是,孝庄不揽权。身为权力巅峰的人物,她完全有能力像吕后那样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朝代,但是她没有。既不追求奢华无度的生活,也不插手过问政治,全由孙子一人乾纲独断。她选择放下一切,颐养天年。这份胸襟气魄确实非常人可比。
孝庄临死时不脱政治家的本色,给康熙留下了两大注意事项。
第一,太子一定要选贤任能,只有狼王才有能力保护好这一切。言下之意显然是对现在的太子不太认可。
第二,不要顾念旧情,被臣下所蒙蔽。显然是对明珠和索额图等大臣不太满意。
康熙心领神会,他本就对明珠和索额图擅权非常不满,现在有了老祖宗的旨意,办起事就更加不会心慈手软了。
但索额图毕竟是太子的叔姥爷,康熙对太子还是寄以厚望的,太子有了索额图这个强援,就能巩固自己坐稳储君的地位,所以索额图暂时不能动。
明珠看来马上要倒霉了。更糟糕的是,明珠和高士奇往来密切,而高士奇又是陈潢的义兄,恰好陈潢违背皇帝旨意,不按照要求修理黄河,给了对手以可趁之机。
这样一来,只要把陈潢和靳辅拿下,就能顺藤摸瓜,让明珠下台。
陈潢耗尽半生澄清黄河的梦想,就这样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毁于一旦。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