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在薛邑,大量延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各国犯罪逃亡的人,最盛之时,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之多。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每当接待宾客时,孟尝君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灯光,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等,放下碗筷就要辞别而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以刎颈自杀表示谢罪。为此,天下贤士们大都情愿归附孟尝君。而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
当然,作为当时最为深谋远虑的政治人物之一,孟尝君这么做当然并不是因为他天生就乐善好施。他这么做,是因为门客们对他来说大有用处,在各种危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为他排忧解难。齐愍王二十五年(前299年),齐王派孟尝君到秦国,秦昭王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并图谋杀掉孟尝君。孟尝君派人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秦王宠妾答应帮助,但以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为条件。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白色狐皮裘,但后来却献给了昭王,天下已没有第二件。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大家都无计可施。这时,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毛遂自荐,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白狐,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白狐裘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出城关,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开始后悔放了孟尝君,于是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按照秦法规定,只有鸡叫时才能放人出关。孟尝君焦急万分;这时,宾客中又有个平时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孟尝君便立即逃出了函谷关。当初,孟尝君把这两个人安排在宾客中的时候,其他宾客都耻于和他俩为伍,而这时,偏偏是靠着这俩人解救了他。
就连这些“鸡鸣狗盗”之徒都被孟尝君收在门下,可以想象孟尝君构想之细。但事实证明,他们的确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为着这样的目的,孟尝君对待那些大有才能之士自然更加器重。孟尝君门下曾有一个很有才能的门客与他的爱姬私通。有人劝孟尝君杀了此人。不料孟尝君听后毫不生气,不但没有责备惩罚那位好色的门客,反而将这名姬妾赐予门客为妻。一年后,孟尝君又对门客说:“你与我相交已非一日,但没有能做到大官,给你小官你又不要。我与卫国国君的关系甚好,现在把你介绍给他,并且给你足够的车、马、布帛、珍玩,希望你能跟随卫国国君认真办事。”门客到了卫国之后,卫国国君十分器重他。没过多久,齐、卫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卫国国君想联合天下诸侯一起攻打齐国。那个门客听说这一消息后,连忙劝说卫国国君取消这个打算,并且对他说:“如果您不听我的劝告,认为我是一个不仁不义的人,那么我立刻撞死在您面前。”卫国国君见这人如此忠义,便听从了他的劝告,而齐国则因为孟尝君对门客的思惠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冯谡是门客中较为“怪异”、但具有突出才能的一位。
一开始,他在孟尝君门下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作为。当时孟尝君正做齐相国,由于门客众多,封邑的收入已经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有人推荐冯谡,说他好像没有其他的本事,不过看起来能言善辩,正好派去收债。孟尝君于是派冯谡去收债。冯谡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如果收到债了,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曰:“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不料冯设在薛地收息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并把债券都烧毁了,这一举动,使得孟尝君在薛地颇得民心,“民称万岁”。这样,冯设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功德无量。孟尝君听到冯谡烧毁契据的消息,当时十分恼怒,但虽然心里不快,也没有责怪冯谡。
又过了一年,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借故罢其相位。孟尝君罢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还有百里,百姓们就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才知道冯设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出于孟尝君政治地位还不巩固的考虑,冯谡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有三窟,现在您只有一窟,也就是只能做到勉强自保,并且说愿意为他“复凿二窟”。孟尝君于是给他五十辆车,五百斤黄金去游说秦国。冯谡一番游说,加上秦王也久闻孟尝君的贤名,于是立即派出使节,以千斤黄金、百乘马车去聘孟尝君来本国担任相位。秦国使者接连跑了三趟,可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就。冯谡诱使秦王珍重、竞争孟尝君,引起了齐王的高度重视,抬升了孟尝君的价值。齐王连忙派遣太傅带“黄金千金、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等物,非常隆重地向孟尝君谢罪,请孟尝君要不计前嫌,重任相位。冯谡劝孟尝君趁机索取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庙。这样,冯谡就为孟尝君凿好了三窟。
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成功者的办法似乎永远都比别人多,那只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尽量多地做了“铺路”的工作了。尽可能地多为自己想条退路,多条出路,是功成者最为宝贵的经验。铺路的反面是砌墙。砌墙就是堵住了一条去路。为人处世总是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铺路就好比打通了这一空间和其他空间的连接,使我们随时可以过渡到其他空间去;而砌墙则恰好相反,它是堵住了这种联系,因此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为了让我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大,而不是束缚我们,最好是多铺路少砌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恩惠,多交朋友,至少是不轻易得罪人,就是铺路;而动不动就得罪别人,从不肯原谅他人,甚至主动侵犯别人,都是砌墙的不当行为。当然,铺路是难免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但是这些代价是值得的。当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时,自己不被尊重时,不要轻易动气,这时候,你的养气功夫就显露出来了。
冯谡有先见之明,知道当权者需要眼光长远,而不局限于当前,这样才能长久。他为孟尝君所凿的“三窟”,可以说为他以后铺了很多条平坦的道路。其实,这何尝不是孟尝君自己的真实写照呢?他大纳门客,善待门客,能容忍门客对自己的无礼和暂时“无用”,甚至轻易饶恕别人对自己姬妾的非礼,没有一定的容忍养气功夫是办不到的。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在为自己“铺路”,只不过他所用的方法是“广施仁义”而已。要知道,没有“利润”的买卖,绝对不成功者所为。事实上,他的确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正因为他铺路的成功,史书说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几乎没有遭遇任何真正的灾难,而这在诸候混战的战国时期是难上加难的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一、从女皇到“太后”,武则天的华丽转身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名字几乎成了权力和智慧的代名词。在705年的那个冬天,一场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却让她不得不从权力的巅峰退下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你以为她会因此黯然神伤,或者愤愤不平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武则天虽然失去了皇
2025-04-30 00:35:34魏无忌出生日期不详,老爹是魏昭王,前辈孟尝君就曾在其父手下打工。魏昭王去世后,哥哥魏圉(yǔ)继承王位,史称魏安釐(xī)王,魏无忌是货真价实的皇室贵胄。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魏无忌为了魏国的将来,积极招揽天下英才。太史公在《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无忌仁爱宽厚
2025-04-30 00:25: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