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读史‖冯谖以“三要”回报孟尝君“三窟”,让他坐稳相国几十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2 00:13:30    


狡兔为了活命,都会掘洞三个,以备不需。齐国孟尝君田文,齐威王的孙子,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有用来保命、执权的“三窟”

相片摘自网络

史载:孟尝君田文好客养士,其门下食客三千余人。门客身份地位各异,诸侯宾客、有污点罪者,还有鸡鸣狗盗之徒。冯谖只不过是孟尝君门客中籍籍无名者,却给孟尝君谋划了三个“安全屋”,相当于狡兔的“三窟”!


今天,我们就聊聊冯谖其人其事,看看他给孟尝君提早布局的三个“安全屋”,是不是真是有用?


《战国策》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冯谖投奔孟尝君时,已经是穷得吃不起饭了。或许刚开始他就是想到孟尝君那里混口饭吃,要不然他想投奔人家,早就投奔了,也无需等到沦落市井时才投奔。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才艺?


冯谖双手一摊,说自己啥都没有,无爱好也无才能。孟尝君也是好脾气,居然把他收了。看来有钱是真好,根本不在乎家里多添双筷子!


孟尝君府上的仆人当中也有势利眼的,见主人没有特别交待,就给冯谖一日三餐安排清汤寡油的食物。


冯谖住了一段时间,可能是见饭菜丝毫没有改善,心里有了怨言,或许是想检验一下世人对孟尝君的评语是不是真实吧。


这天,冯谖在小花园弹着剑,嘀咕道:宝剑呀,我们走吧,这里没鱼没肉吃……有人就把冯谖的话传到孟尝君那里了。


孟尝君心想不就是鱼肉嘛,给他吃。可没过多久,冯谖又弹着剑,嘀咕说出门没车,不方便,要回去!孟尝君又给他车子。第三次,冯谖又嘀咕没办法照顾家里老母亲,要回去!孟尝君又给他老母亲供吃供穿。


冯谖这三次的自言自语,就是有意为之。遇到没有耐心或宽人之度的主子,冯谖早就回去了。孟尝君通过了冯谖三次考验,得到人家三个回报,也就是三个“安全屋”,“三窟”!

相片摘自网络

第一窟:薛邑焚券市义。有一次,孟尝君在众食客中发公告,征选去自己封地薛邑收债的人。冯谖毛遂自荐报名要去收债。临行前,他问孟尝君,收完债,要不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跟他说,你看我们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到了薛邑,把债务人集中到一起,假借孟尝君之意,说所有欠孟尝君债务的,一笔勾销。并当场把债券给烧了。


回到孟尝君府上,冯谖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孟尝君,并告诉,他为田府买回了孟尝君与薛邑之间的“义“!


一年后,孟尝君被他堂弟齐闵王辞退。他从都城打道回薛邑。离封地近百里时,便看薛邑的乡亲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出门迎接他。这可把孟尝君感动得两眼汪汪,大呼当年冯谖给他买的“义“值得!


这民心所向的薛邑,便成了孟尝君坚固的大后方!


第二窟:借魏复得相国。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冯谖带着孟尝君的礼品去拜访魏王。冯谖告诉魏王,现在孟尝君下岗了,现在各国当中谁先聘用他,他就倾其一生才学,能让国强兵强!


魏王一听,连忙把相国之位给调了出来,派人拉着重礼去聘请孟尝君,请他到魏国任职相国,先后请了三次,都被孟尝君婉拒了。当然,这个婉拒是冯谖提前和他商量好的。他们只等这个消息传到齐闵王耳朵里。


最后结果是,齐闵王听到魏国要请堂兄任相国时,心里有点慌,这么个大才流失了,岂不是齐国一大损失。于是,齐闵王安排人给孟尝君送礼品,还写信给人家,自我检讨一番。


这是冯谖给孟尝君造的势,也让孟尝君做了几十年的相国。

相片摘自网络

第三窟:薛邑建立宗庙。


从薛邑重返都城前,冯谖给孟尝君支招,让他向齐闵王提要求,要在薛邑建立宗庙。齐闵王正值用人之际,自然答应了孟尝君的要求。建立宗庙也就是冯谖给孟尝君挖的第三“窟“!


如此看来,有个尽职忠诚且前瞻性思想的下属,真能拦住不少麻烦事呢!冯谖以“三要“回报孟尝君”三窟”,孟尝君是不是赚大发了?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