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魏国最后的长城,“战国四公子”第一——信陵君魏无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4 01:23:21    

他是风度翩翩的贵胄公子,因为德才兼备、名望甚至超过了身为国君的哥哥,引来哥哥忌惮;他供养三千门客、礼贤下士,声名远播,在各诸侯国都有很高的威信力;他曾两次打退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军队,威震天下,也是战国四公子中被公认最名副其实的一位。



他就是战国时期魏国公子,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是大梁人,也就是今天河南开封市,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弟。

魏公子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不论士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不依仗自己的身份而轻慢别人,反而谦恭有礼地和他们交往。这样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来归附他,他身边的食客有三千人。当时各诸侯国都因为公子贤能,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关于魏公子养门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公子和魏王正在下棋,突然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就快进入边境了。魏王立刻放下棋子,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公子劝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接着继续和魏王下棋,像没发生事一样。可魏王却十分慌恐,心思全没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很诧异,问公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探听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给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通过这件事,魏王忌惮公子,不敢任用他处理国家大事了。



这里说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著名的战国四公子都以供养大量门客著称。这个时期门客的出现,是在各国争霸的大背景下,统治者的需要。他们需要吸收大量的人才来帮助自己实现不断壮大的目的。门客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点:采纳意见,出谋划策,打理事务。这些人来自各地,一般都有一技之长,有擅长武力的,有善于辩论的,有善于谋划的,有善于刺探的,总之总有一些潜在价值,实在不行还有像孟尝君逃难时的鸡鸣狗盗之徒。这些人通常被分配到一些岗位上,由主人供养起来,发挥他们的价值。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很多都和门客有关。魏公子最著名的就是“窃取虎符,解赵之围”的故事。

魏公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晚期了,秦国已经一家独大。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接着继续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求援。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大军去救援赵国。



秦国得知消息后,派使者告诫魏王:“我要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先调兵攻打他。”魏王很害怕,就派人指示晋鄙不要进军,驻扎在邺城留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是采取观望的态度。

平原君使臣不断到魏国来,频频告急,责备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与魏国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热心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被攻下,可魏国援兵至今不来,公子救人于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放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



魏公子为这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进兵。公子估计不能征得魏王同意进兵,就决计不能眼睁睁看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战车一百多辆奔赴战场,准备与秦国一战。

他手下一个门客出主意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大王的卧室里,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大王卧室很方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想报仇三年了都未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过。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献给如姬,如姬一定愿意舍命帮助公子。那时得到兵符夺了晋鄙的军权,北面可救赵国,西面可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呀!”



公子听从了计策,找如姬帮忙,果然盗出了兵符。这样公子拿到兵符,在军营杀死晋鄙夺得兵权。整顿选拔精兵八万,开拔前线攻击秦军,大获全胜,邯郸得救,赵国保住了。公子让部将带部队返回魏国,自己和门客留在了赵国。赵王为感谢公子,封给他五座城邑。

公子也会因为大破秦军而显出居功自满的神色,门客劝说他:“事情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的,但您对魏国来说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恃有功,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啊。”公子谦让自责。

因为公子的德行,赵国也有很多人归附,就这样魏公子在赵国住了十年。秦国听说魏公子留在赵国,就时不时攻打魏国。魏王十分焦虑,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

公子回国见到魏王,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封公子为上将军,统帅全国军队。各诸侯国听说公子领兵也都各自调兵遣将支援魏国。公子率领五国军队在黄河以南又一次大败秦国,秦将败逃。部队乘胜追击到函谷关,使秦军不敢再出关。这一战,魏公子的名声威震天下。



秦国一直忌惮公子,多次对魏王使用反间计,最后公子被罢黜。从此托病不出,整日与宾客欢饮达旦,过了四年就去世了。同年魏王去世,十几年后魏国被秦国所灭。

后人对魏公子评价很高,认为他是战国四公子中唯一名副其实的。汉高祖刘邦就很钦佩他,多次经过大梁祭祀公子,并专门指派人为他看守陵墓。

魏公子无忌仁德宽厚,礼贤下士,并为其所用,又有远大名声,军事统帅能力也是极高的,两次打败当时最强大的秦军。秦国忌惮,各诸侯国忌惮,就连魏王也忌惮他。他能放下姿态结交下层平民,也具备掌控大军抵御强秦的高姿态,他无疑是战国最后的名将之一,也是魏国倚仗的最后的长城,但是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惜哉!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