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纳兰明珠,这人可真是个传奇。你要是对清朝那会儿的事儿感兴趣,肯定听说过他,毕竟他是康熙爷身边的大红人。就算是后来因为卖官鬻爵被查出来了,康熙也没真舍得把他怎么样。再说了,喜欢诗词歌赋的朋友也得知道他,为啥?因为他就是那位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大词人纳兰容若的老爸。
这纳兰明珠啊,出身可不一般,叶赫那拉氏,正黄旗的贵族。不过到他这儿,家道有点中落了。他的老爹尼雅哈虽然打仗厉害,但在顺治朝时家里已经不太行了。明珠年轻时候还挺能干,靠着自己的本事慢慢往上爬,从一个侍卫做起,一直做到了内务府大总管,这速度可是快得很。
康熙十二年的时候,明珠算是真正被皇帝看上了。当时康熙去南苑巡查八旗兵,看到军容整肃,一打听才知道是明珠负责的。那时候康熙正想着削藩呢,正好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军队来撑腰,明珠就这么抓住了机会,从此飞黄腾达。
说到削藩,这事儿可不容易。吴三桂、尚可喜他们都是手握重兵的人,撤藩等于直接动了他们的奶酪。但康熙这小伙子胆子大,主意正,硬是要把这事办成。结果呢,满朝文武大多反对,就那么几个人支持,明珠就在其中。这下好了,康熙一看,这家伙跟我一条心,那就提拔吧。于是明珠的地位蹭蹭往上涨,成了康熙的左膀右臂。
接下来的日子里,明珠参与了不少大事。比如收复台湾,他就力主用施琅这个降将;还有抗击沙俄侵略,他也推荐了不少能人。治理黄河也是他的功劳之一,可惜后来因为和靳辅的关系被弹劾,丢了实权。不过康熙对他还算不错,让他安安稳稳地退休了。
说到底,纳兰明珠这人有才也有心机。他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但也免不了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你说他忠于康熙吧,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至于是不是奸臣,这就看你怎么看了。在那个时代,权力斗争是常态,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谋出路。明珠也不例外,他不过是按照游戏规则玩罢了。
想想看,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无论是忠是奸,到最后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礼。那些曾经风云一时的人物,现在也不过是史书上的几句话而已。咱们今天谈论这些,除了感叹一番,还能有什么呢?或许,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启示吧。你觉得呢?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