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明珠为什么会被康熙抛弃,是因为参与了九王夺嫡,还是另有原因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8 00:15:57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灭了女真的叶赫部,当时叶赫部的一个话事人叫金台吉,他在临终前曾发出过一个诅咒。

我叶赫部哪怕就剩一个女人,也要让你被灭。

这句话未必为真,不过史书中明确有记载的是,金台吉曾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德尔格勒尼雅哈

德尔格勒后来生了仨小子,其中次子索尔和生了一个女儿叫乌拉那拉氏,后来这个乌拉那拉氏成了康熙的女人,并为后者生下了难得没夭折的皇长子胤褆。尼雅哈的身体也不错,他也有不止一个儿子,其中老二最出名,叫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家隶属于上三旗中的正黄旗,这三旗有一个福利,那就是不用参加科举就可以到康熙身边任职,然后一步步从内务府走到前台,成为朝廷的大员。

清朝的统治者之所以设置这么一个“幸进”的渠道,主要是为了维护皇权。

纳兰明珠当时除了有这么一条上升渠道之外,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身份,他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女婿,阿济格本人虽然在顺治朝就被灭了,但是人家姓爱新觉罗,家族中的关系还是不能小觑的。

因此,无论从明珠本人论,还是从他老丈人家论,还是从所属的旗论,他都是清廷皇室的“嫡系”。

当然,当时有这种关系的人已经多了去了,如果明珠没点真材实料,他可能一辈子也就混个小康。但是明珠并不是个只知道混吃等死的酒囊饭袋的人,他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抱负的人。和他经历相似的还有一个人,他的这个晚辈是乾隆朝的大红人。

据史书记载,明珠这个皇亲贵戚,从小就不是那种养鸟遛狗的性子,相反,他对于各种知识反而是如饥似渴的。等到他长大以后,先是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然后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混成了内务府总管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继位的时候还是个孩子,朝政当时由鳌拜人把持,明珠既然能那么快地脱颖而出,他必然也做了一些趋炎附势的事情。

公元1669年,14岁的康熙在索额图等人的帮助下搞定了鳌拜,并开始有次亲政。按理说明珠这个当年趋炎附势的人应该会受到波及,但是人家第二年就成了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可以时时面君。这种天天能见到领导的差事自然是懂得都懂。

这件不起眼的小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珠不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人家审时度势的本领已经炉火纯青。

靠近心脏的组织优先被供血,离领导近的员工容易被提拔。明珠在康熙身边没干几年,摇身一变就成了兵部尚书

如果在和平年代,兵部尚书并不太起眼,但是当时康熙手的大清,可是四面楚歌,用兵是早晚的事,所以这个职位的含金量自然也暗示了康熙对明珠的看重,而明珠也用自己的表现让领导认定,自己提拔的嫡系是经得住组织的考验的。

在明珠上任后不久,康熙就来了一次阅兵,结果京营中的那群老爷兵在明珠的调教下,很是让康熙满意。紧接着,康熙又把撤销三藩的事拿出来讨论,当时包括索额图在内的很多大臣,都劝小康熙要慎重,但关键是,明珠站出来给康熙撑了起了场子。

因为兵部尚书和皇帝站在一条线上,所以平三藩的工作也就随之展开,结果三藩被平,康熙的高兴自然不用说,而在关键时刻站在康熙身边,又以主官身份亲自主导了这场大胜仗的明珠,自然更是深得康熙信赖。

当时康熙身边权势最高的本来是索额图

但是三藩之战过后,明珠先是当上了掌管人事任免的组织部长(吏部尚书),后来又成了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管,并在不久之后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师。再加上他以前在兵部、内务府等地的经营,他的身边已经缔结成了一股不弱于索额图的势力。

员工在不断完成领导任务的时候,会因为正向的反馈而更受领导器重,但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人也会慢慢开始产生一种幻想,我以前的模式都是对的,我的意见都是对的,领导成天坐办公室,实际工作都是我做的......


明珠当年也产生了这种幻想,但是康熙并不是一般的领导者。他对于明珠的有些做法虽然已经开始产生了态度的变化,但是他一开始并不担心,因为当时可以制约明珠的还有两股势力,第一股势力是围绕太子胤礽的索额图一派

本来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前景,索额图都会是平衡明珠的一个重要砝码。但是索额图和胤礽都不给力,他俩的能力都差明珠太多,尤其是索额图,在战略眼光上完全不是明珠的对手,所以随着明珠崛起,这一股力量已经起不到他本应该有的作用了。

第二股势力,是以中原文官团体为主导的士林,这帮人潜力巨大,但因为清廷的一些顾虑,这帮人只能起监督建议的作用,而不能直接下场动手。但是只要给他们个机会,他们所能爆发出的战斗力,足以影响天平的变化。

公元1687年,非满族官员于成龙向康熙弹劾明珠,康熙接到奏章之后,没有问索额图也没有问明珠,而是问了另一位非满族官员高士奇,高士奇从侧面确认了明珠的不法事实,紧接着非满族御史郭琇开始在康熙的暗示下公开弹劾明珠(详见《康熙朝清官于成龙,死后是《于公案》的原型,生前曾有一段黑历史》)。

当人们团聚在明珠周围,逢迎他惧怕他时,其实不是因为他本人有多厉害,而是这些人认为康熙对他有多信赖,对他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康熙的态度,于是等到对他的弹劾开始以后,大家自然就会发现,康熙已经不把他当自己的“分身”了,于是明珠的势力很快就被瓦解了。

有人曾有一个疑问,明珠和皇长子胤褆有血缘关系,他被康熙拿下,是不是因为想拥立胤褆。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因为胤褆不是康熙的嫡子,他是没有机会竞争皇位的。胤褆后来之所以敢产生想法,导致自己被圈禁,是因为当时的太子已经失去了机会,当时所有皇子都想试一把,如果明珠和胤褆有来往,他一定会阻止胤褆犯傻,而不是去支持他。

而胤褆犯傻时,明珠早就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明珠了,他当时已经“内退了”很久,他应该早就把一些事想明白了:领导提拔你,是因为你有用,但你绝不是唯一有用的那个,所以当你依附于领导,而不是完全靠自身掌握一定权力时,一定要记住,你只有权力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