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即魏无忌公元前279年出生到公元前243年就逝去了,他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国的贵族,也是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其封地在信陵就是今河南省宁陵县,故被后世尊称为“信陵君”。
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称。信陵君以贤能好客、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其门下食客众多,汇集了当时各国的诸多贤良之士。
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在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事件,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救援被秦军围攻的赵国都城邯郸,采取非常手段,窃取兵符,指挥魏军击败秦军,从而解除了邯郸之围,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通过这些事件反馈出战国四公子其实都是很有能力的!那为什么刘邦只祭拜信陵君呢?
刘邦信陵君二人应该是有个人渊源与情感纽带的,刘邦年轻时曾北上魏国,结识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张耳,刘邦对信陵君的人格魅力和事迹有了深刻的了解和钦佩。
刘邦作为一个想当英雄的流氓,非常欣赏信陵君的英勇事迹和人格魅力,认为他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胸中有大义,故事传奇,名声显赫,且带有一些悲情色彩。
此外信陵君魏无忌也是战国四公子中最讲义气的一位,他并非只为兄弟,而是为了各个诸侯国。刘邦对待部下兄弟的态度就非常像信陵君。
通过这些表现也能达到他的政治目的,祭拜信陵君也是刘邦向世人展示其崇尚忠义、敬仰贤能的政治姿态,以此树立新王朝的价值导向,同时借以强化自己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所以刘邦之所以只祭拜信陵君一人,是因为信陵君在多方面的表现都符合刘邦心目中的理想领导者形象,且他们之间存在间接的交集与情感联系,使得信陵君成为了刘邦尤为推崇的历史人物。
科举偏重文官出身 武人阶层难突破我国科举制度从隋朝正式确立,到唐朝初期已日趋完善。科举为人才提供了一条升迁通道,也广泛吸纳了社会精英。但是,科举的重心在文试,武人想要通过此途径进入仕途,往往难以突破门阀士族的壁垒。“我唐家三百年,攻战必有奇功”,唐朝的辉煌战功有目共睹。但讽刺的是,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
2025-04-25 02:41:07他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他门客三千,曾为承诺窃符救赵。他也曾是秦统一路上最大的阻碍,却终因猜忌而郁郁而终。魏无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是战国四君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位。仁爱宽厚。魏无忌素来礼贤下士,士人们都争前往魏国归附于他,高峰时曾有3000门客。由于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
2025-04-25 01:14:44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帝中华文明长河中,不乏传奇人物留下指路明灯。武则天,就像一盏亮丽的明灯,熠熠生辉。她拔地而起,成就不凡,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圣婉皇后”身份正式入葬大唐皇陵的女帝。武则天有怎样的经历,走过怎样的路程,最终让她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站到了帝王之巅?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传奇人生。武则天出
2025-04-25 00:54:01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诞生,然后延续1000多年的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但是科举制在确立之初,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问题,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科举制度“这座房子”上面修修补补,所以才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不过要论哪一朝哪一代对科举制度改革最具代表性,肯定要说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科举制度在她
2025-04-25 00:08:17武则天的政治改革:打击门阀,扶植庶族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削弱门阀权力的措施。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了科目,首创殿试,初设武举,极大地扩大了选官范围。她的朝廷中涌现出一批如娄师德、狄仁杰等贤臣,形成了“君子满朝”的局面。吏治整顿与反腐武则天继承了贞观年间的整顿吏治政策,严惩贪污腐败。她派
2025-04-25 00:01:3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