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有何过人之处?凭什么就坐稳皇位得以善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0:32:58    
历史上无论是杀伐果断的吕后,还是说垂帘听政操作朝堂的妖后慈禧。她们都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以女性身份,去影响了一代朝局。

可不管她们如何权势滔天,书上记载的女皇也仅仅只有一个——武后武则天

那么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女武皇。其本人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所在,能让她从尼姑庵中逆袭翻身,最终稳坐皇位多年?

一、两次入宫

武则天初次入宫是在她14岁的时候。由于她的美貌和聪明才智,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并被赐予她才人的封号。

虽然这是一个荣耀的机会,但武则天很快就发现作为一个才人并不如她所期望的那样受到尊重和宠爱。

可以说,此时的她在宫里也就是个无足轻重的存在。

后来“武氏灭唐”的话,让李世民更加疏远了她。

而她的身份也逐渐由才人变成了被忽视和排斥的宫女,身份的落差也让她在宫廷里经历了欺凌和排挤。

但野心勃勃的她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不断寻找着机会。凭借着自己的才智,武则天成功吸引了李治的目光。

然而李世民的突然驾崩,打乱了这一切计划。

身为妃子的她,被送往了感业寺落发为僧。在寺庙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她终于有机会与李治重逢。

也正是这次相遇点燃了二人尘封已久的爱火,也为武则天回宫谋求权力打下了基础。但她之所以得以回宫,最大的“出力者”不是李治而是王皇后。

倒不是说王皇后度量有多大,这一切都是为了制衡与其争宠的萧淑妃。在她不留余力的帮助下,武则天终于得以回宫。

可此时一心能有分宠的她,并未想到这次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

武则天返回宫廷后,并没有放松自己对权力的追求。她巧妙地操作着宫廷政治,立足于自己的智慧和眼光,很快获得了李治的信任和支持。

尽管一些贵族家族对武则天的复位持怀疑态度,她通过聪明才智化解了这些质疑,稳步向前。

最终她不仅斗到了萧淑妃,也成功斗到了王皇后

那么,作为了侍奉了两代帝王的武则天,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帝王之路的呢?

二、一代女皇

其实早在当初李治立其为后时,她便开始涉足政事。二人共掌朝政,打击了不少迂腐的大臣势力。

而后为了进一步掌控朝政,她更是下定决心挫败李治的政治对手。在用尽各种手段后,最终成功的将长孙无忌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683李治驾崩,在经过多方势力争端后,武则天与690年得以成功登上帝位,也就此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执政期间,她深知农民是国家的根基。

为此其极力提倡农业发展,对多劳者进行奖励,同时并对那些“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官员给予追究和惩罚。

她还广泛搜集整理农业技术,编纂了《兆人本业》一书,流传至今仍具有深远影响。

在政治方面,武则天不仅打击了门阀势力,还扶植了庶族地主官僚极力招纳人才。她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增加科目和录取人数并首创殿试制度,扩大了各界人才的选拔范围。

这种种措施都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有能力、有学识的官员,从而为国家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她的统治也并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经济领域,她在文化和军事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各种《要览》、《字海》、《乐书要录》等重要书籍皆是在这期间编制而成,也因此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学习和享受文化的机会。

作为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在发展国家软实力是,她还大力发展军事实力,以此维护国家稳定。

后更是成功平定了西域的吐蕃叛乱,对契丹民族崛起也进行了制约

当然其之所以能成功上位的最重要一点,还是当时根本无人能与其抗衡。

就算当初太子李洪、李贤等人的强烈反对,武则天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应变能力。尽管她曾一度停止处理朝政,但她以巧妙的方式化解了这些阻力,并最终成功掌控了朝政大权。

可以说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女皇,执掌国家大政,是凭借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力才得以成功的。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也并不仅仅是其执政时的雷霆手腕,最让人吃惊的是就是这么一个“谋夺李家天下”的“篡位者”,最终还落了个善终的下场。

三、终章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的统治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她在位期间,不仅稳固了政权,还将国家的治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方终究无法抗拒时间的侵蚀,其力量也在逐渐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震惊朝野的神龙政变,也正是这场政变结束了武则天的统治让她交出了皇位。

那么为什么新帝上位后,并未对其曾经的所作所为有所清算呢?

事实上武则天在位期间的一系列政策为国家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她以其坚毅的意志和精明的才华,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升了唐朝的国力和国际地位。

虽为女子,但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后的她在民间被视为能治国安邦的明君。

即便是在她交出了皇位后,民众对她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尊敬和怀念。这种社会舆论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武则天的晚景。

但更重要的还是武则天在交权时表现出了明智的抉择,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很爽快的主动交出了皇位,避免了可能的血腥斗争,这种明智的退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新执政者对她的宽容。

同时新皇李显作为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尽管曾经遭受过她的压制,但最终对方还是选择尊重并照顾自己的母亲。

毕竟在传统观念中,孝道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此外政治因素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李显在当时的权力结构中并不稳定,他需要平衡各种政治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于武则天这样广受民众尊敬的前任皇帝,善待对方不仅有助于李显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还能拉拢曾经效忠武后的旧臣。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