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谁(《战争与和平》:世上最伟大的小说,至今读它一寸寸都是活的)

14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4 10:20:19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如果不是某平台邀请我共读,我想自己这辈子都不太可能翻开《战争与和平》这本书籍。

一来,知道它是本大部头著作,耗费时间太长;二来,想当然地以为这部著作不管内容还是风格,都不符我胃口。一开始,作品中那些俄国人冗长的、对不上阅读习惯的姓名,着实让我感到头疼,为此硬着头皮读下去。

可是,越读到后面,越对张爱玲一句话感同身受。她曾在一篇散文中这样评价这部文学名著:“至今我们读它,依然一寸寸都是活的。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众所周知,《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小说,但是作者本人并不这样认为。

“它不是长篇小说,更不是长诗,更不是历史纪实。《战争与和平》是作者希望也能够通过一种形式来表达的东西,它现在借以表达的就是这种形式。”

的确如此啊,何必非得把动人的故事界定个真假虚实?品读它就是了。何必非得把世上一些美好的情感进行对错输赢的评判?感受它就够了。

伟大的文学家有两类,一类,在艰难困顿的境遇中留下千古名著;一类,在安然舒适的环境里写出传世佳作。司马迁、曹雪芹属于前者;出生在19世纪中期俄国贵族家庭的列夫·托尔斯泰,便属于后者。

阅读之前,我知道它是一本大部头著作。阅读之后,才知道它原来是如此的卷帙浩繁,风起云涌。《战争与和平》,由列夫·托尔斯泰构思13年之久,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用5年时间持续写作,之后又通过7次易稿,才得以呈现给世界文坛的财富。整部作品共计13万字,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五百余人。

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

它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沿着1805至1820这十五年的时间轴扩展开去,描写了19世纪初期俄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样一一幅气象恢宏的时代画卷之上,作者着重塑造出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描写了这几个家族中年轻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年轻人与时代之间的生死沉浮。

读到后来,我想起曹雪芹的《红楼梦》。两位隔了千山万水,又在时间上差了一个世纪的文学大师,他们的著作却如此相似——都是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一个时代变迁,都是通过四大家族中青年男女的理想与爱情反映人性的灰暗与光辉。

大时代,大家族,大人物,可是,我在恍惚间读出了一点“小”。故事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争辩、在沉思、在担忧、在生病、在思念、在痛苦、在期盼、在离愁别恨,各种各样……阅读似海,时而深深沉入其中,又不知不觉跳出故事,冷眼旁观。

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

所以,有时候会突然觉得这些人物很可笑,在文字的世界做戏,却不自知。只要我合上书本,他们一切的美丽与哀愁全都失去立体形象。可是,只要我读着,只要我打开书,一行行文字默看下去,他们就在我面前认真忘我地做戏。也许正因为这份不自知,他们才会忘乎所以地悲欢离合。人生之所以如戏,是因为演员自己的忘记。

我看他们在字里行间忘情出演,这些处于“低处”的有情人,在虚幻里做戏,他们正面、负面的情感杂上帝看来想必都是无谓,也是可爱可怜的。一切都是很可笑。他们以为整个生活整个世界广袤无边,在造物主眼前,他们其实是一群被装置在小盒子里的小玩偶,在那全情地笑着、哭着、痛着、爱着……

这样读着,这样想着,仿佛真正拥有生命的不是我,而是托翁笔下那些人物。喜欢毛姆对文学价值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借文字为媒介的人生的表现,也是为了消遣。

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

《战争与和平》是诸多世界文学大师心目中的大师之作。列宁称它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屠格涅夫称它是“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以至于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毛姆力荐它,认为“以后不会有人再写这样的文学巨著了,称之为史诗也毫不为过。”《2000部世界名著展评》中它的评价是:“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但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读书,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件事。在这巨幅画卷上,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有骨有气、有血有肉的人物,还有他们情深意重千回百转的情感。

这些人物,在那样动乱时代下产生的思想升华,比如娜塔莎对真爱的认知、安德烈对死亡的理解、皮埃尔对生活意义的追寻等等,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这些人物思想上的升华、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贾宝玉出家式的觉悟。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呢?阅读的最佳体验又为何?书中有一个小人物,在战场出生入死的间隙,说出这样一句话:生活的本质是爱情。

电影《战争与和平》剧照

不论在哪个时代、哪种境况下,永不过时的,是对爱的渴望、人性的觉知、对真理的探求。就像作者针对此部作品时代特征不够鲜明这一质疑的回答:“在那个时代也有爱情、忌妒、对真理的追求、德行以及对情欲的贪恋;也有深奥的精神生活,在上层社会有时甚至表现得比现在更为雅致。

我想,张爱玲所说的“一寸寸都是活的”,大概就在于此吧。

作者写的虽是“战争”与“和平”,却涵盖了权利与斗争、生存与死亡、理性与感性、物质与精神、背叛与宽容。由于女性阅读的习惯,我更喜欢细品关于“和平”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更关乎情感与人性中柔美的方面。

战争是动,和平是静。

故事是壳,思想是魂。

平静如水的,恰是孜孜以求的。

看不见的,恰是可以永恒的。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女皇武则天在位武周王朝15年,李显复位后她做了什么?看了你明白

一、从女皇到“太后”,武则天的华丽转身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名字几乎成了权力和智慧的代名词。在705年的那个冬天,一场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却让她不得不从权力的巅峰退下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你以为她会因此黯然神伤,或者愤愤不平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武则天虽然失去了皇

2025-04-30 00:35:34

信陵君魏无忌,名副其实的战国四公子

魏无忌出生日期不详,老爹是魏昭王,前辈孟尝君就曾在其父手下打工。魏昭王去世后,哥哥魏圉(yǔ)继承王位,史称魏安釐(xī)王,魏无忌是货真价实的皇室贵胄。战国后期,各诸侯国之间竞争已进入白热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魏无忌为了魏国的将来,积极招揽天下英才。太史公在《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魏无忌仁爱宽厚

2025-04-30 00:25: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