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结果往往是来自于“勤奋努力”的,谁能把握住时间,就像一粒一粒的种子那样,不停地从大地母亲这里吸取养分,勤劳努力、坚持不懈、永不怠慢,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的伟大成就往往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极其简单的方法取得的,每天重复的平凡生活,哪怕是有各种羁绊、责任和付出,但是它仍然能为我们提供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于那些勤奋、孜孜不倦的人们来说,生活总会给到他们阳光。踏实肯干是通往人类幸福的必经之路,那些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最能成功。
成语“悬梁刺股”大家都不陌生,而成语中“悬梁”的主人公“孙敬”就是非常勤奋努力的人。孙敬年幼时便勤奋好学,而且视书如命。孙敬的母亲时常来劝他多休息,可是孙敬对于知识是非常渴望的,他觉得只要勤奋努力的读书,必然会完成心中的理想。有一天孙敬的母亲拿来了《儒学典籍》等一些书,这所有的书都是孙敬一直特别想要阅读的,便询问自己的母亲如何拿到的这些书。原来是孙敬父亲生前的好友从远方送来的,他曾答应借书给孙敬的父亲,可没成想孙敬的父亲已经不在了。
索性这么多的书就让孙敬来阅读了,但是为期一年的时间,期限到了之后,这些书就要如数归还。于是孙敬决心要在一年之内发奋努力,把这些书全部看完。孙敬看着满屋子的书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金玉满堂”,但他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书当然是无价之宝,但是要懂得读的通透,才能算是真正的拥有。而且在勤奋努力的情况下,也要懂得做好规划,勤奋但不能操之过急。
孙敬每天读书的时候,都会记笔记,而且常常学习到深夜,有时候难免会打起瞌睡来,等到天亮了又会懊恼自己打了瞌睡。有一天,他抬头冥思苦想书中的学问的时候,看到上空的房梁便心生一计,孙敬马上找了一根绳子来,他把绳子的一头拴在了房梁上,绳子的另一头就绑在了自己的头发上。
于是,每一次孙敬累了要打瞌睡的时候,头一往下沉,头上的绳子就会瞬间拽一下他的头发,这样孙敬感到拽头发的疼痛感就会惊醒过来,赶走困意,他发现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从此以后,他每一天夜里读书的时候,都采用这个办法,发奋苦读。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努力,使孙敬博览群书,不仅有过人的智慧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一位通晓古今的大学者,而且扬名天下,经常有不远万里而来的学子,向孙敬请教学问,寻求帮助。
所以孙敬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脚踏实地的人都相信“命运总是站在勤奋的一边”,正如大风大浪总会帮助好的水手那样,即使探究人类最高深学问,也需要最平常的品质,专心致志、讲求实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是杰出的天才也离不开这些品质。事实上,那些伟人并不相信天才的力量,勇于实践和坚韧不拔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位杰出的教师兼大学校长曾经分享过他的看法,“所谓天才就是一种不懈努力的能力,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耐心、勤奋的力量”!
“渎山大玉海”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的玉器作品,然而当有人询问它到底如何制作而成,什么方法能够做出这么伟大非凡的作品时,古人的记录中告诉我们,“渎山大玉海”的制作师傅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用料、如何判断、如何克服困难,他们没有任何的懈怠,勤奋努力会带给你最后的豁然开朗,唯有认真、努力、不思进取,永不言弃,才能够做出如此伟大之巨作。作品如此,人更是,作品是人的镜子,通过作品传达人的精神,这些伟大的人都是这样具备勤奋的精神,他们的声誉就是靠勤奋、专注和毅力获得的。
正如古人所告诫“学而不思则罔”,对我们要探索的事物勤奋好学才会逐渐深入,勤奋和坚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最杰出的人都是最勤奋的人,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没有艰辛的劳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成就的。只要翻一翻伟人的传记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不屈不挠的勤奋和实干,他们是点石成金之人,也是惜时如金之人。
因此,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够触碰到成功按钮的人,都是勤奋异常、不知疲倦之人,都是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之人。正如我们中国的那句俗语“不怕慢,就怕站”。所以勤奋是金,时间和耐心能把桑叶变成织锦,我们用勤奋努力来帮助自己!
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