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结果往往是来自于“勤奋努力”的,谁能把握住时间,就像一粒一粒的种子那样,不停地从大地母亲这里吸取养分,勤劳努力、坚持不懈、永不怠慢,谁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人生的伟大成就往往是在平凡的生活中,通过极其简单的方法取得的,每天重复的平凡生活,哪怕是有各种羁绊、责任和付出,但是它仍然能为我们提供最美好的人生经验。对于那些勤奋、孜孜不倦的人们来说,生活总会给到他们阳光。踏实肯干是通往人类幸福的必经之路,那些持之以恒、忘我工作的人往往最能成功。
成语“悬梁刺股”大家都不陌生,而成语中“悬梁”的主人公“孙敬”就是非常勤奋努力的人。孙敬年幼时便勤奋好学,而且视书如命。孙敬的母亲时常来劝他多休息,可是孙敬对于知识是非常渴望的,他觉得只要勤奋努力的读书,必然会完成心中的理想。有一天孙敬的母亲拿来了《儒学典籍》等一些书,这所有的书都是孙敬一直特别想要阅读的,便询问自己的母亲如何拿到的这些书。原来是孙敬父亲生前的好友从远方送来的,他曾答应借书给孙敬的父亲,可没成想孙敬的父亲已经不在了。
索性这么多的书就让孙敬来阅读了,但是为期一年的时间,期限到了之后,这些书就要如数归还。于是孙敬决心要在一年之内发奋努力,把这些书全部看完。孙敬看着满屋子的书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金玉满堂”,但他也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书当然是无价之宝,但是要懂得读的通透,才能算是真正的拥有。而且在勤奋努力的情况下,也要懂得做好规划,勤奋但不能操之过急。
孙敬每天读书的时候,都会记笔记,而且常常学习到深夜,有时候难免会打起瞌睡来,等到天亮了又会懊恼自己打了瞌睡。有一天,他抬头冥思苦想书中的学问的时候,看到上空的房梁便心生一计,孙敬马上找了一根绳子来,他把绳子的一头拴在了房梁上,绳子的另一头就绑在了自己的头发上。
于是,每一次孙敬累了要打瞌睡的时候,头一往下沉,头上的绳子就会瞬间拽一下他的头发,这样孙敬感到拽头发的疼痛感就会惊醒过来,赶走困意,他发现这个方法非常管用,从此以后,他每一天夜里读书的时候,都采用这个办法,发奋苦读。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奋努力,使孙敬博览群书,不仅有过人的智慧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成为了一位通晓古今的大学者,而且扬名天下,经常有不远万里而来的学子,向孙敬请教学问,寻求帮助。
所以孙敬的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脚踏实地的人都相信“命运总是站在勤奋的一边”,正如大风大浪总会帮助好的水手那样,即使探究人类最高深学问,也需要最平常的品质,专心致志、讲求实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是杰出的天才也离不开这些品质。事实上,那些伟人并不相信天才的力量,勇于实践和坚韧不拔才是成功的关键。一位杰出的教师兼大学校长曾经分享过他的看法,“所谓天才就是一种不懈努力的能力,所以其实并没有什么天才,有的只是耐心、勤奋的力量”!
“渎山大玉海”毫无疑问是世界一流的玉器作品,然而当有人询问它到底如何制作而成,什么方法能够做出这么伟大非凡的作品时,古人的记录中告诉我们,“渎山大玉海”的制作师傅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用料、如何判断、如何克服困难,他们没有任何的懈怠,勤奋努力会带给你最后的豁然开朗,唯有认真、努力、不思进取,永不言弃,才能够做出如此伟大之巨作。作品如此,人更是,作品是人的镜子,通过作品传达人的精神,这些伟大的人都是这样具备勤奋的精神,他们的声誉就是靠勤奋、专注和毅力获得的。
正如古人所告诫“学而不思则罔”,对我们要探索的事物勤奋好学才会逐渐深入,勤奋和坚韧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最杰出的人都是最勤奋的人,如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没有艰辛的劳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成就的。只要翻一翻伟人的传记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和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把他们的成功归于不屈不挠的勤奋和实干,他们是点石成金之人,也是惜时如金之人。
因此,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够触碰到成功按钮的人,都是勤奋异常、不知疲倦之人,都是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之人。正如我们中国的那句俗语“不怕慢,就怕站”。所以勤奋是金,时间和耐心能把桑叶变成织锦,我们用勤奋努力来帮助自己!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