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有记载,说刘备“数丧嫡室”。史料上有记录的,他一共有四位夫人,分别是: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和吴夫人。
这四位夫人,孙夫人是名门之后,地位很高,为何却没被刘备立为皇后,也没被刘禅追封为皇太后呢?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夫人的情况。
(甘夫人)
一、甘夫人。
甘夫人是刘备在小沛做豫州牧时纳的小妾。
甘夫人虽家境贫寒,但生得肤白貌美,体态婀娜,为刘备所宠。再加上当时刘备妻室在战乱中,早已下落不明,所以刘备的家事皆为甘夫人打理。
不过,刘备虽宠爱甘夫人,但一遇到事,刘备便颇没有英雄胆,只顾自己逃命,根本不顾她的安危。
先是在徐州和袁术对战,被吕布偷袭。刘备撒丫子一阵猛跑,根本顾不上还在下邳城中的甘夫人,所以一战而败后,甘夫人成了吕布的俘虏。
当时刘备被袁术打得四散而逃,十分狼狈,又和吕布议和。于是吕布又把甘夫人送了回来。
刘备回到小沛后,招兵买马,想再与吕布抗衡,结果仍不敌吕布。于是刘备只得再次逃走,可怜的甘夫人又成了吕布的俘虏。
之后甘夫人又做过曹操的俘虏,害得关羽千里走单骑,就是为了把甘夫人给刘备送回来。
尽管几次落入敌手,但甘夫人却屡次化险为夷,最终还是回到了刘备的身边,并在他46岁时,给他生下了长子刘禅。
可是,刘备逃起命来,是连儿子都不顾的人。在曹操攻打荆州时,他便携带着愿意追随他的百姓和家眷南逃。不曾想曹操行军神速,很快追上了他。刘备无心应战,丢下一众人等,骑快马狂奔。
混乱中,甘夫人带着刘禅落了单,幸好赵云不顾性命安危,才把甘夫人和刘禅救了出来。
赤壁之战后,甘夫人受不住颠簸流离,一病不起。
(糜夫人)
二、糜夫人。
糜夫人是蜀国大臣糜竺的妹妹。
当时刘备为袁术所败,折兵损将,势力薄弱。
糜竺不仅给予他资金上的支持,还把妹妹糜氏嫁给他为妾。
糜夫人带着可观的嫁妆,成为了刘备再壮实力的资本。
大概因为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所以史书上记载得极少。
直到当阳一战时,才提到在混战中,身受重伤的糜夫人抱着刘禅坐在一口枯井边。
赵子龙找到她时,她深知自己有伤,不能拖累赵子龙,于是翻身跃入井中而亡
(孙夫人)
三、孙夫人。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为了巩固双方的友谊,孙权又见刘备尚未再娶,索性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他。
当时刘备认为甘夫人病逝不久,娶孙尚香有损自己的名誉。
是诸葛亮等人一再劝谏,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和孙尚香结为夫妇。
此时刘备已是50多岁的人了,孙尚香不过20多岁,本来老夫少妻,再加上孙尚香貌美如花,刘备好不快活才是。
可是,孙夫人为人刚猛,嫁过来时带来了百来个侍婢,十分排场。
但刘备却因此惶惶不安,因为孙夫人平日就喜欢舞枪弄棒,她挑的侍婢也个个武艺高强,平时就手拿大刀驻守在孙夫人的府外,层层把守。
刘备见了胆怯,就连洞房花烛夜都过得胆战心惊,更不敢跟孙夫人提要求了。
孙夫人在荆州愈发飞扬跋扈,对她手下的人也不约束,任她们在市井中为非作歹,闹得不明真相的人都说刘备无德。
诸葛亮看了感叹,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身边孙夫人又生变于肘腋之下。
可见,刘备的日子别提多惨了。
刘备入川,孙夫人才不想跟他去那偏远之地呢。于是,就让孙权派船来接她,同时还想把5岁的刘禅带回东吴。幸好赵云在江边阻拦,才救下刘禅。
孙夫人回了东吴后,也就再没有和刘备有过任何联系了。
(吴夫人)
四、吴夫人。
吴夫人是蜀中大将吴懿的妹妹,早年嫁给刘璋的哥哥刘瑁。无奈刘瑁命短,所以做了寡妇。
虽说吴夫人既没有甘夫人的貌,也没有糜夫人的财,更没有孙夫人的权,但吴夫人名声在外,都知道她面相奇特,贵不可言。言下之意,就是她有做皇后的命。
当时,法正等人认为迎娶吴夫人,做皇帝便是顺应天命,于是劝刘备再娶吴夫人。
刘备认为他和刘家是同族,说起来这算乱了辈分,有违礼法。
最终还是在大家的劝说下,迎娶了吴夫人。
由于年事已高,又听说汉献帝已死,刘备于是慌不迭在成都称帝,吴夫人则“顺应天命”被立为皇后,刘禅则被立为太子。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刘禅继位,尊吴夫人为皇太后,同时追封生母甘夫人为昭烈皇后。
所以说,尽管刘备一生从不缺老婆,但能被封皇后的也只有甘夫人和吴夫人,这两人一个是刘禅的生母,一个是“顺应天命”,必须封为皇后。
至于孙夫人,本来就不是能一个锅里吃饭的人,再说她又不肯跟刘备入川,自行跑回了娘家,并且从此再不跟刘备联系,这就相当于她单方面解除了婚约。
一个男人,被女人踹了,这是多丢人的事,所以刘备做了皇帝后,提都没提过孙夫人,更别说要把她立为皇后了。
不过,孙夫人也没有什么难过的。要知道糜夫人又是贴钱又是贴人,最后还为了不拖刘备的后腿,跳井而死。刘备也没有为她难过个啥,做皇帝后也没有感念她的好把她追封为皇后。糜夫人那不是更难过。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