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勃简介(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

110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9-04 16:00:2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一千多年来被世人广为传诵,赞声不绝。提及王勃,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这篇千古奇文《滕王阁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这篇文章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脍炙古今。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王勃,初唐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初唐四杰”之首。二十七岁的王勃因落水后惊悸而死,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成就非凡,光芒四射,仅这一篇《滕王阁序》就足以令很多才子望尘莫及。

一、少年成名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家学渊源,祖父王通是隋朝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王勃自幼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旧唐书》中记载:他六岁就能写文章,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小小年纪就显示出惊人的文学天赋。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九岁时,王勃读名儒颜师古注的《汉书》,并撰写了《指瑕》十卷,专门指出颜师古著作中诸多毛病,侧面反映了王勃博学多才,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十岁时,便饱览六经,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知识。何谓六经?指的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别为《诗》《书》《礼》《易》《乐》《春秋》。

公元664年,恰逢右相刘祥道巡视关内,十四的王勃毛遂自荐,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展现了其过人才华,深得刘祥道赏识,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且上表朝廷,举荐王勃入仕。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十六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试,对台策,及第,被授予朝散郎官职,这是一个从七品上的官职,官阶不高,但他却是朝廷最年少的命官,未冠而仕,春风得意,名动天下。

从出生到十六岁,这个阶段王勃走的太顺利了,几乎没有遇到过困难。缺少历练的王勃,不久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一系列挫折,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甚至差点被处死。

二、人生低谷

《老子》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当王勃得意自满之时,不久就闯下大祸,断送了大好仕途,也改变了王勃的人生轨迹。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因修撰史书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欣赏。一天,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玩斗鸡游戏,或许是为了助兴,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很快这篇文章就传到唐高宗手中。唐高宗认为此文意在挑拨兄弟之间的情谊,夸大事态,一怒之下,将王勃驱逐出长安,仕途毁于一旦。

祸不单行,在友人的帮助下,王勃在虢州任参军,但却因杀死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被判死刑,从风光无限的才子到在狱中等待处死的囚犯,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幸运地是王勃遇大赦,才得以保全性命。这件事使他的父亲亦受到牵连,被贬到交趾做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为此王勃的内心有着强烈的羞愧和自责,正如他在《上百里昌言疏》中所写:“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三、千古奇文《滕王阁序》

王勃出狱后,出于对父亲的孝心和愧疚,他拒绝了朝廷给的官职,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异乡的父亲。正是由于这次探亲之旅,王勃写下了千古奇文《滕王阁序》,可惜的是,在旅行尾声,王勃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一位年轻的天才魂归大海。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公元675年的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决定大宴宾客,邀请当地的名流才子参加,而恰巧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被邀请赴宴。期间,阎都督请文人才俊们赋诗作文,但却事先安排自家的女婿准备好文章,到时一展身手,博得盛名,大家也知晓阎都督的用意,故都假装才华难济,推辞不写。谁知王勃起身,表示愿作文一篇,阎都督也不好拒绝,只好点头应允。

王勃接过纸笔,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滕王阁序》,在场宾客纷纷传阅,赞不绝口,阎都督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之后,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王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他用一篇千古奇文谱写了一段旷世传奇

像《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一篇便足以名垂千古。试想,如果王勃没有过早的离世,以他的才华,加之阅历的增加,必会有更多惊艳世人的佳作,成就会更大。

王勃的一生虽短如流星,但却无比绚烂。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王勃都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惊艳世间。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