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出人头地称赞的是谁(“出人头地”成语说的是古代哪位文豪?)

13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9 20:08:14    

出人头地的意思是“高人一等”,形容人的德才很好或者成就突出。

成语的典故:

宋仁宗时代(公元1057年),礼部举行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欧阳修(当时的文坛领袖)。考生苏轼在考试中完成了一篇《刑赏忠厚之之至论》。欧阳修看完后认为很有才气,并认为应该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考卷上的名字是密封的看不到)。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这一篇评为第二名。

《清平乐》里丁禹兮扮演苏轼

放榜的时候,考中的学生会去拜谢主考官。当苏轼去的时候,欧阳修发现不是他的学生曾巩,是自己闹了乌龙,对苏轼的才华他大为称赞,并在他的书信集《与梅圣俞书》里写道:“读试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欧阳修

这就是“出人头地”的由来,后来欧阳修对自己的儿子说,“三十年后世人恐怕不会记得我的名字,取代我的将是苏轼。”而在欧阳修主政期间,他为国家推荐了数百位人才,他不徇私情,提携后辈,也被称为千古伯乐。

附:苏轼《刑赏忠厚之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孟子和墨子都行侠仗义,为何儒家墨家之间却争论不休?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百家学说继续发展,各个学派之间争论不休,其中当属儒家和墨家之间的争论最为激烈,墨子和孟子几乎等同于两个针锋相对的对立面,二者对对方的观点都不赞同,因此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辩论,最终却谁都没能说服对方。有趣的是,单就孟子而言,无论是行为还是性格,他都与儒家的圣人孔子不一样,孔子宽厚谦

2024-12-27 08:02:21

一文说清楚墨家思想

墨子像这段时间经常在网上看到评论诸子百家优劣的文章或者观点,观点碰撞激烈之余发现大多数人对所讨论的诸子流派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张什么,反对什么都没有很清晰的理解,这种情况下,讨论就没了基础,讨论行为也成了个人情绪的表达。所以写此文试着把一些容易搞混的概念做一澄清,今天先说墨家。先要说清楚的是诸子流

2024-12-26 10:32:14

中国最早的社团组织,墨家

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期十万赵国军队攻打梁城,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危难之时,梁王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祈求一支可以抵抗十万大军的守军。但是梁王等到的却是一个其貌不扬、孤身应战的墨者革离。革离出奇制胜,奋勇抵挡住赵军二千兵马的偷袭,令赵军束手无策,无功而返。然后革离亲自制造特别的武器,加强梁城防守实

2024-12-26 10:17:09

秦穆公到秦始皇中间隔了哪些皇帝 秦穆公最后怎么死的

秦始皇的千古一帝,绝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个人的能力,秦国繁盛的背后,是秦国多少代君王努力的成果。可以说,秦始皇最后能够横扫六国,统一全国,如果没有这些前人在秦国所作出的努力,秦国是怎么也走不到今天的这个地步的。秦穆公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君王,他出生在贵胄之家,却没有纨绔子弟的架子,他饱读诗书,年幼的时候

2024-12-26 10:02:26

墨子不肯辅佐越国,裂土封王也不行,从墨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讲起

一、时间这件事主要见于《墨子·鲁问》和《吕氏春秋·高义》。具体来说,墨家弟子公尚过游历至越国时,向越王讲解了墨家的学说与理念。越王听后十分高兴,许诺道:“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于是公尚过带着束车五十乘,大张旗鼓地回了中原。按照道理,越国给出的条件看上去确

2024-12-26 09:47:3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