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出人头地最初称赞的是谁(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出处,出人头地一开始讲的是谁?)

19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9 20:22:16    

熊熊导读:成语”出人头地“的典故出处,出人头地一开始讲的是谁?成语“出人头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比如孩子升学,家长希望早日能有个好前程,能够出人头地呢,很多人也都发现了,这个成语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个成语其实是故事典故的,话说“出人头地”最早称赞的是一位大文豪,那么很多人要问了,到底称赞的是谁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地分析揭秘看看吧。

一、”出人头地”称赞的是谁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最早是称赞大文豪“苏轼”的,并不是这个白居易,所以大家要分辨清楚不要搞错了。

二、出人头地为何指苏轼

因为出人头地这个成语是出自于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中的,原话就是:“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翻译过来就是欧阳修不挡他的路,要放他出人头地,这其中的他就是指的苏轼。

三、出人头地的故事典故

宋仁宗时期,礼部举行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就是著名的欧阳修,在一众考生中,20来岁的四川人苏轼也并不知名。

但是在考试的时候苏轼这个人的实力就展现出来了,非常的轻松地完成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写得还真的不错。欧阳修读完之后,连连称赞,他开始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古代试卷上考生的名字也密封的哦,所以为了避嫌,欧阳修就把这篇很好的文章评为第二名。

到了放榜的时候,考中的学生都要去拜谢主考官,当第二名苏轼来欧阳修面前的时候,欧阳修大吃一惊,原来并不是曾巩,而是一位完全不认识的人。经过苏轼的介绍,欧阳修才知道闹了笑话。

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是非常的欣赏和称赞的,他在著名的《与梅圣俞书》中就写过,“读试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很简单就说读苏轼的书不知不觉都出汗了,说明苏轼的书写得好看,欧阳修苏轼不应该挡了苏轼的路,要放他出人头地。所以之后就有了这个“出人头地”成语的来历了。

相关文章

关羽北伐时,为何让糜芳、傅士仁留守后方,没其他人可用了吗?

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自然鼓舞了镇守荆州的关羽,于是,他在这一年发动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先是包围了曹仁,后者苦苦支撑,所以向曹操求援。不久之后,于禁、庞德前来支援。但是,关羽通过水淹七军,成功俘获了于禁、庞德。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威震华夏,来到了人生的巅峰。不过,关羽的强大引起

2025-09-11 02:30:27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外客秦臣,结局如何,谁下场最惨?

说到先秦时期的诸侯秦国,我们并不陌生,其先祖“非子”凭善养牲畜而受封秦地,始建秦国,后于六世君主襄公时出兵援救宗周王城镐京,并护送幽王原太子姬宜臼东迁都城于洛邑,自此开启东周时代,而秦国也因功正式位列诸侯之身,并得到宗周无力再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的征伐大权。随后秦国日渐强盛,经襄公、文公、宪公、武公、

2025-09-11 01:36:06

凭关系上位的赵胜“利令智昏”,不配为“平原君”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真是糊涂蛋一枚,自己无德行,也没本事,单凭关系上位博得“平原君”之荣号,还大摇大摆地显耀楚国,真是不知羞!司马迁评价他“利令智昏”,一点不假。就是为了贪图上党那点蝇头小利,竟信了冯亭的邪说,给赵国带来几近灭国祸患,这是罪,而因为他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不但没获罪,还

2025-09-10 04:21:25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该如何看待天才少年霍去病的英年早逝?

霍去病这个青年名将在历史上一直拥有极高的人气,一是因为少年天才的人设本就讨人喜欢;二是因为他鬼斧神工的军事表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三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留给了世人无限的惆怅和遐想。但是,也有很多人对霍去病表示不服,同样是几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凭什么他就这么优秀呢?不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姨丈、好舅舅、好姨妈吗?

2025-09-10 03:16:13

孙膑的智谋有多高明?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只是复仇的第一步

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