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书写,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战国时期郑国人韩非,正是秦一统六国帝业的有力推手。韩非本尊也因集法家之大成,在诸子百家的争奇斗艳中一枝独秀,被尊称为“韩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战国诸雄争相阅读、研究,掀起了法家学说的高峰。
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也很主张承袭儒家思想,但他的“特色”被司马迁一语道破:“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认为“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其根本“皆原于道德之意”。
就这样,从道家、法家甚至儒家中广泛汲取营养的韩非子博采众长,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终集大成与一身。据传韩非有些口吃,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他的写作水平一流——为后世留下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大量作品,当时各国国君与大臣争相研究其著作,试图从中找到制胜法宝。
话说韩非所处的时代正是战国末期群雄并起,各国君主都想称霸天下,门人说客、策士也不甘寂寞贩卖自己的政治主张。作为韩国宗亲的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的建议,但都不被采纳接受,只好退而著述,用作品阐述自己的思想。
秦始皇初见韩非部分著作,简直看到了一份偏僻入里的“霸业完成指南”,立即被他实力圈粉,直嚷壤着“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颇有相见恨晚之意。此时投奔秦国的李斯为了讨好秦王,连忙禀报韩非这枚奇才是自己的同学,并亲自前往韩国邀约,但韩非坚决不肯离开郑国。可惜此时韩王仍对自家这块宝玉视若土疙瘩一块,而秦国为了夺取韩非的军队也攻打到了门口,韩王连忙献出韩非息事宁人……就这样,韩非来到秦国,“无意”中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韩非之所以能够吸引秦王,还在于他与时俱进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在不断发展进步,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他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即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他还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这套理论当然很对秦王的口味,一时间如获至宝、常常与之彻夜长谈。
刚过不惑之年的韩非到秦国后不足一年时间就被李斯嫉恨害死,但秦始皇终是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大帝国;其法家思想也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中散发出难以估量的影响。
《韩非子》一书流传至今,除了思想高度可以加分,表达方式也很吸引人: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说理精密、议论透辟,蕴含着深厚的哲理,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谓常读常新。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