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死后,匈奴对她做了什么?#
王昭君并不是第一个去和亲的,但却是最著名的一次和亲。
之前的的汉匈和亲,多多少少让汉王朝有一点屈辱,因为都是为了讨好匈奴,不得已,嫁过去的是公主一类的人(实际上大部分是宗亲或民女代替)。
王昭君这次不一样,当时的匈奴单于呼韩邪看到汉朝把自己的本族对头北匈奴灭了,虽然高兴,但是他也害怕大汉掉头来就打自己,所以匈奴主动来求着汉王室要结亲,已经不敢再有更大的要求了。于是汉王朝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
王昭君到底叫什么字什么,《汉书》和《后汉书》有出入。汉书说是“王蔷,字昭君”,后汉书却写的是“昭君字嫱”。他本来是一个宫女。传是在和亲时候,很多宫女都想去,毕竟去了匈奴就是王妃一级的人物了。所以很多人贿赂画师把自己画的好一些,结果昭君没钱去贿赂,结果画师就把他画的丑。因为画的丑,皇帝反而挑中了他去和亲。谁知昭君现身一看,皇帝傻眼了,这相貌,送过去有占亏啊。但那也没办法。只能去了。
昭君去到草原以后,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但三年后很不幸的是呼韩邪单于死了。按照匈奴的习俗,那就是老单于死了,他的王妃们,要继续嫁给新继任的单于,那怕有辈份的差异。这一点让王昭君有点受不了。于是她给当时的汉成帝上书,说老单于去世了,我按说已经完成了和亲的任务,请求归汉。但是汉成帝并没有同意,敕令昭君“从胡俗”。
就这样,王昭君又和韩邪单于长子即新继续的复株累单于一起生活,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11年后,复株累单于又死了,王昭君再一次随胡俗嫁给搜谐若鞮单于。两年后(公元前18年左右),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死后,按照匈奴的习惯,就在草原简葬了。坟在那,并不十分清楚。史书记载昭君葬称”青冢“。后来,在现在的内蒙古,山西,河南都有传说中的昭君墓。但均未有明确的考古发掘记录。
内蒙的在呼和浩特市南郊,规模最大,还建有昭君博物馆,是4A级景区。山西与内蒙交界的朔州也有相传的“青冢”。估计是衣冠冢。
河南的许昌的昭君墓,则是比较明确的,是为纪念昭君出塞所建的衣冠冢。
王昭君在草原,生了三个孩子,和呼韩邪单于生的长子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后来在王莽的新朝时期,匈奴内斗中被杀。
王昭君长女须卜,在公元2年王莽专政时期,为取悦王太后(王政君),厚赏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后来回嫁匈奴。还生过两个孩子,并且在新朝时,还在王莽的宫中,后来被攻入长安起义军的杀死了。
王昭君的次女当于居次,也是嫁给了匈奴王公,有个孩子被封为醯椟王,王莽新朝时期,还曾受命到长安朝贡。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