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死后,匈奴对她做了什么?#
王昭君并不是第一个去和亲的,但却是最著名的一次和亲。
之前的的汉匈和亲,多多少少让汉王朝有一点屈辱,因为都是为了讨好匈奴,不得已,嫁过去的是公主一类的人(实际上大部分是宗亲或民女代替)。
王昭君这次不一样,当时的匈奴单于呼韩邪看到汉朝把自己的本族对头北匈奴灭了,虽然高兴,但是他也害怕大汉掉头来就打自己,所以匈奴主动来求着汉王室要结亲,已经不敢再有更大的要求了。于是汉王朝以宫女、待诏掖庭的王嫱(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即以其为“宁胡阏氏”。
王昭君到底叫什么字什么,《汉书》和《后汉书》有出入。汉书说是“王蔷,字昭君”,后汉书却写的是“昭君字嫱”。他本来是一个宫女。传是在和亲时候,很多宫女都想去,毕竟去了匈奴就是王妃一级的人物了。所以很多人贿赂画师把自己画的好一些,结果昭君没钱去贿赂,结果画师就把他画的丑。因为画的丑,皇帝反而挑中了他去和亲。谁知昭君现身一看,皇帝傻眼了,这相貌,送过去有占亏啊。但那也没办法。只能去了。
昭君去到草原以后,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但三年后很不幸的是呼韩邪单于死了。按照匈奴的习俗,那就是老单于死了,他的王妃们,要继续嫁给新继任的单于,那怕有辈份的差异。这一点让王昭君有点受不了。于是她给当时的汉成帝上书,说老单于去世了,我按说已经完成了和亲的任务,请求归汉。但是汉成帝并没有同意,敕令昭君“从胡俗”。
就这样,王昭君又和韩邪单于长子即新继续的复株累单于一起生活,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11年后,复株累单于又死了,王昭君再一次随胡俗嫁给搜谐若鞮单于。两年后(公元前18年左右),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死后,按照匈奴的习惯,就在草原简葬了。坟在那,并不十分清楚。史书记载昭君葬称”青冢“。后来,在现在的内蒙古,山西,河南都有传说中的昭君墓。但均未有明确的考古发掘记录。
内蒙的在呼和浩特市南郊,规模最大,还建有昭君博物馆,是4A级景区。山西与内蒙交界的朔州也有相传的“青冢”。估计是衣冠冢。
河南的许昌的昭君墓,则是比较明确的,是为纪念昭君出塞所建的衣冠冢。
王昭君在草原,生了三个孩子,和呼韩邪单于生的长子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后来在王莽的新朝时期,匈奴内斗中被杀。
王昭君长女须卜,在公元2年王莽专政时期,为取悦王太后(王政君),厚赏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后来回嫁匈奴。还生过两个孩子,并且在新朝时,还在王莽的宫中,后来被攻入长安起义军的杀死了。
王昭君的次女当于居次,也是嫁给了匈奴王公,有个孩子被封为醯椟王,王莽新朝时期,还曾受命到长安朝贡。
赵武灵王的谥号可能是中国古代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前面的武是美谥,而后面的灵则是典型的恶谥。从这个谥号就能看出后世赵君在评价他的时候内心有多复杂。作为战国最为杰出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绝对是同时代的另类。在秦国日益崛起,其他诸侯不得不对秦国虚与委蛇的时候,他却在琢磨如果打击秦国!不
2025-09-06 11:21:43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秦赵长平之战的秦军最高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安君白起,而战后的坑杀几十万赵军也成为白起最大的一次“人屠”。但奇怪的是,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中,秦国从一开始就对赵国的战略决战来准备
2025-09-06 09:52:28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