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于成龙简介个人资料(都说于成龙是“天下廉吏第一”,那他清廉到了什么程度?)

15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22:42:15    

宋朝有个“包青天”,明朝有个“海青天”,其实清朝也有个“于青天”。

这位“于青天”名叫 于成龙,出生于明朝万历末年,从小饱读史书,受到严格的教育。崇祯年间,于成龙参加乡试,居然就在试卷上公然抨击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的官场风气。结果没能考中举人,只获得了一个“贡生”的身份。凭着这个身份,可以进入 国子监 读书深造。

但是当时,于成龙 的父亲身体很差,实在需要人照顾,所以于成龙整天忙于尽孝,就暂时放下了科举考试。直到清朝建立以后,他的父亲病逝,他才进入清朝的国子监学习,毕业之后,准备接受清朝的任命,出仕做官。此时 于成龙 已经 44 岁了。

清朝给予 于成龙 的第一个官职是什么呢 —— 广西罗城县令。当时的罗城县算得上是未开化地区,蛮烟瘴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有些北方人去了没多久,就身染重病,死在当地了,甚至就连前任县令也不堪忍受那种生活,弃官逃跑了。

于成龙 也是北方人,家在山西,现在他要从山西跑到广西,管理一个原始部落一样的县,他的家人就出来劝他:你千万不要去广西,这根本就不是做官,这简直是发配,万一你在广西病倒了,我们这一家人可怎么办。于成龙 给自己的妻子儿女留下一句话:“吾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这话的意思是:我是为了天理良心而出来做官的,不是为了谋求吃喝。说完这话,他就告别家人,前往罗城县上任了。

到了罗城县之后,环境的恶劣超乎 于成龙 的想象 —— 他的所谓“县衙”其实就是几间临时搭建的茅草屋,他带去的五个仆人,有的和前任县令一样逃跑了,有的没几天就染上重病,一病不起了。当时正值顺治末年,罗城县刚刚遭遇了明清易代的战乱,县城里面常住居民只剩六户,县城以外的农村稍微好一点,但也是农业完全荒废,农民极度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于成龙 带领百姓恢复生产,发展农业,严惩盗贼,只用了三年,就把罗城县变成了欣欣向荣的地方,被广西巡抚当作全省的榜样。

罗城县 繁荣了,罗城县周边的土司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居然跑来抢劫 罗城县。还好这些土司势力不大,都是乌合之众。于成龙 把一批身强力壮的乡民训练成了民兵。后来,当这些土司又来抢劫时,于成龙 训练的民兵不但打败了他们,而且一路打到了他们的巢穴,把土司都吓坏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跑来抢劫了。

在罗城县这么艰苦里环境里,于成龙 都可以安贫乐道,做出政绩来,充分说明他是一个不贪财货、一心为公的人。康熙皇帝执政期间,于成龙 升任黄州同知、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直隶巡抚,不管在哪里做官,于成龙 都政绩突出,而且从不贪污一分钱。

明朝后期和清朝前期,朝廷是默许地方官员向百姓征收“火耗”的,这些征收上来的“火耗”也就落入地方官员私人的口袋了,这其实就是巧立名目,剥削百姓钱财。直到雍正皇帝推行“火耗归公”,这种情况才得到彻底改变。在康熙年间,山东、河南的火耗一度高达八成,也就是说,当地农民在交纳赋税的同时,还要另外交纳相当于赋税80%的“火耗”,面对这种情况,康熙皇帝曾说,只向百姓征收一两成“火耗”的地方官,就已经是好官了。

然而 于成龙 无论在哪里做官,都从不征收一分钱的“火耗”,这简直比康熙皇帝口中的“好官”还要好,他绝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反而努力改善当地的民生。明清两朝官员的俸禄本来就很低,而 于成龙 这样做的结果是,他在哪里做官,哪里的百姓就安居乐业,反倒是他自己的生活就连小康水平都达不到。当时来华的外国人也对 于成龙 这种做法赞誉有加,他们说:“我们走遍世界各地,从未见过这样廉洁自律的长官。”

在“三藩之乱”基本平定之后,康熙皇帝为了笼络汉族士大夫的心,开始重用汉族官员,于成龙 为官清廉,政绩突出,也成了受重用的汉族官员之一。《榕村续语录》记载当时:“于成龙炙手薰天,满朝谁不造之。”也就是说,于成龙 权势很大,满朝文武都对他毕恭毕敬。可是,尽管有这么大的权势,于成龙 还是像平民一样简朴。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 被任命为两江总督,成为总揽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在他上任当天,南京城的大小官员全都来到城门口迎接他。但是等到天黑,也没人看见 总督大人 进城。这是因为 于成龙 事先没有向任何人打招呼,就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穿着老百姓的衣服,雇了一辆车,低调地进城了。三年之后,于成龙 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享年68岁。

于成龙 去世以后,他属下的官员为他办理后事,发现他的遗物只有一套官服,几缸白米,几罐盐豉(chǐ),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不少百姓哭着为他送行,称呼他为“于青天”,康熙皇帝也称赞他是“天下廉吏第一。”

相关文章

刘备: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生平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刘备出生于东汉末年,家境贫寒,但他却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他年轻时曾经流落街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县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刘备在政治上一直秉持着仁义道德的原则,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信任。他曾经在荆州和益州任职,治理得非

2025-04-03 01:29:13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

2025-04-03 01:11:30

没有刘备,三国只是普通的乱世,一口气带你看完刘备心碎的一生

没有刘备,三国只是普通的乱世,而东汉末年刘备带领一群理想主义者,为时代增添了几分浪漫。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辈出,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刘备,这位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大家

2025-04-03 00:57:18

“流氓皇帝”刘邦一生的癖好,每次攻城后不知所踪,还从来不避讳

《长恨歌》曾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虽封建背景下,皇帝理应励精图治,促国家更好发展。然千百年间,无数帝王贪恋美色,终致统治遭受威胁。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这也使得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般来说,在登上皇位后,皇帝均能做到勤于政事,带领国家和人民过上更好的生

2025-04-03 00:57:16

很多人读不懂刘备,不尊重他,这恰恰是当下大多数人真正的悲哀

刘备这个汉末风云人物,在历史上的咖位无需多说,算是为数不多的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了。但不知道曾几何时起,越来越多不明就里的人开始出来带节奏了,说刘备是伪君子、假仁假义、喜欢玩套路、能力有限……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英雄。这种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正常认知偏差嘛,但其实背后暴露的问题是

2025-04-03 00:37:3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