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陆羽简介和贡献(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

14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4 19:54:32    

作者:月满天心

陆羽身世凄凉,无名无姓无家,他在自传中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三岁被遗弃,被龙盖寺僧智积禅师在湖堤上拾得带回寺庙,不知生身父母是谁,也没有名字。因为脸有疵,大家都叫他:疾儿。

长大后,他博学强记,博览群书,用《易经》给自己算了一卦,得卦:自筮得蹇之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令姓陆名羽,字鸿渐。

陆羽,自此成为正式的姓名。

他被僧人养大,顺理成章就做了一位小僧人,就这样在寺庙里打坐念经,平平静静过一辈子似乎才是他的宿命,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但,陆羽不是自愿出家做和尚的,他从小就不愿意学佛,不喜欢在寺庙中居住,长大后的陆羽更喜欢学习入世的学问,对儒学情有独钟,此外他还喜好诗文,向往灿烂华彩的人生,他想做文坛名士,追求轰轰烈烈,而不是在寺庙里青灯古佛,寂寂无声。

陆羽聪慧,读书过目不忘,醉心学问,他每日不是读书就是作诗,就是不念佛,因此屡屡触犯寺里的规矩,师父因此经常惩罚他,不让他吃饭,可是他不改初衷,后来又把他罚去扫厕所,即便是扫厕所他也不妥协。

师父只好狠狠地打他,希望把他打服,可以把这个孩子安静留在寺庙里做一个僧人。

陆羽经常被罚,又对庙里的生活抗拒,觉得实在是难以忍受,于是逃离寺庙,开始了流浪生活。

寺庙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好歹衣食无忧,在流浪路上,陆羽吃尽了苦头,他没有钱,也没有什么赚钱的本领,经常好几天吃不上一顿饭,夜宿荒郊破庙,日间讨饭。为了活下去,为了有口饭吃,他到戏班子学戏唱戏,跟着杂技团耍过木偶,扮演过小吏,小丑,也变过戏法……这些事,在当时都是下九流的事,只能讨口饭吃,不会受到尊重,离开了寺庙的陆羽,本以为逃离了苦难,没想到又陷入了另一种难堪。

在泥泞中挣扎的人,梦想是心里唯一的光。陆羽心里的光就是做一名闻名遐迩的大诗人,文豪,他从没放弃过,这一路艰难生存,也一直手不释卷,有时间就读书。

陆羽确实很有才华,作诗作文,渐渐名声传扬出去。天宝年间,陆羽结识了诗僧皎然,从此,他的人生中有了一个朋友,并且随皎然一起跻身名流,闻名文坛。

受过了万般苦,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皎然住在湖州妙喜寺,诗词唱和,开心的很。

妙喜寺相隔不远处,有个玉真观,观中住了一位风流妩媚又诗才斐然的年轻道姑李季兰,李季兰诗文美貌都是当代的传说,她出家做了女道士,道观前却络绎不绝车马喧闹,许多文士名流都慕名来拜访她。

陆羽、皎然、李季兰,三个人都擅长诗词,又住的很近,慢慢就有一些往来,皎然和尚诗名大,人也长得帅气,李季兰很喜欢皎然。然而陆羽一直偷偷喜欢李季兰,无奈陆羽相貌平庸,又有疤痕,实在是不好看,没有入美女法眼,他就把这份心思深深藏在心底。

三个人上演了一出三角恋。

皎然对李季兰是拒绝的,他写过一首诗,送给李季兰: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皎然轻易拒绝的,正是陆羽梦寐以求的。皎然从来就没有动过心,陆羽从来没有放弃过。

一次李季兰重病,陆羽痴心,竟然搬过去照顾她,日日煎药、煮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几个月之后,李季兰在陆羽的精心照顾下,身体康复。这次的事,李季兰十分感动,写下一首诗答谢陆羽《湖上卧病喜陆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付出的总有回报,同样身世飘零的李季兰被陆羽感动了,她的心里有了温暖,两个人终于有了进展,陆羽似乎要实现所有的尘世梦想了——做个文人,有个爱人。

然而命运弄人,没过多久,唐玄宗听闻李季兰的大名,宣旨召见,李季兰不敢怠慢,马上启程去长安,她刚刚来到长安,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逃跑,李季兰在战火中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李季兰失踪了,陆羽的心又遭遇了一次沉重打击,他放弃了全部梦想,专注游历。

陆羽本性痴茶,一切成空后,他又开始到各处收集茶叶的资料,研究茶的秉性,专门为茶撰书,着手写《茶经》,这是一次创举。

在这个时段,他心累了,放下了很多,写了一首著名的茶诗《六羡歌》: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功名利禄,尘世累心,在拿起处放下。一盏清茶一杯好水即是人生吧,也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才名与爱情了。

失去过太多,心中那个空落落的位置,被茶填满了,总要有新的追求和希望才能活下去。

《茶经》是世界茶文化史上的一次创举和标杆,《茶经》不但流传于世,还流通到全世界,陆羽被后世誉为茶圣、茶仙。

茶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因陆羽而始,他的《茶经》影响了世界茶文化史,《茶经》也成为了中国典籍中的骄傲。

《茶经》总结了唐朝及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制作历史与现状、茶的烹煮、品饮技术与礼仪等。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写《茶经》的时候,他真的成了一个心甘情愿出家的僧人,只讲茶,只写茶,也只研究茶,茶让他静心、安心、甘心。他将全部的心血都注入了《茶经》内,生命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

安史之乱之后的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贪念恶念横生,道德与秩序都开始滑坡,一切都趋向凌乱。陆羽不但将茶给写给世人看,他还试图通过茶这一载体,给当时的社会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也就是通过茶饮行为的规范,对当时的社会状态形成一种约束,把人心拉回正轨。

茶叶,茶器,煮茶,煮茶之水,这所有的一切,他都制定了规范,他试图将漂泊无依的灵魂归纳入内心,在一盏茶水中,在一系列的规矩中,安抚一颗颗浮躁暴戾的心。

茶是灵物,茶能安心,你真的能在这一套繁琐的规矩中坐下来安安心心喝一盏茶,贪恶就自然淡化了。

陆羽是漂泊的,《茶经》是规范的。

李季兰失踪了,《茶经》却著成了,逃离到红尘的陆羽又回来了,从此,他甘愿生活在清寂中,与茶相伴。终点也许是起点,人生处处都是成全。

耿伟《联句多瑕赠陆三山人》说陆羽是: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

他想做文人墨客,却做了一位永世的茶人、茶仙。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