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分享给我一段庄奴和于文华,一起在央视唱歌的视频,歌曲很熟悉,唱这些歌的人也很熟悉,但写这些歌的庄奴,我却很陌生。也许是因为90岁的庄奴年龄大的原因,猛一看,我还以为庄奴是个老太太,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庄奴是男的。
庄奴原名王景羲xī,1921年2月22日,出生于北平东四牌楼隆福寺甲九号,当时还叫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称北京市。王景羲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庄奴的名字来源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吕村,北宋诗人晁cháo补之的诗句“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意思是说,租地种的庄奴,交不起租子了,就汇报给东家说,是因为田地已经荒芜很久了,没有收成,所以没法交租子。王景羲借用连地租都交不起的“庄奴”,来作为自己的笔名。也许王景羲和交不起地租的庄奴有同感,虽然都是辛勤耕作,但收获很少。庄奴曾说过:“庄奴用锄头耕种,我用笔写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纸坊镇吕村,北宋诗人晁cháo补之
庄奴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1949年迁往台湾,庄奴在19世纪70年代末,快60岁时,才写出了几首大红大紫的歌曲,但普通人只关注是谁唱的,很少有人留意是谁写的。庄奴创作的歌曲有:1978年的《小城故事》、1978年的《又见炊烟》、1979年11月15日的《甜蜜蜜》、1979年的《踏浪》、1982年的《冬天里的一把火》,1982年的《垄上行》等歌词。庄奴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庄奴与山东省济宁市的乔羽、香港的黄霑zhān并称为“词坛三杰”。
庄奴一生虽然写了3000多首歌曲,但成名的也就十来首,看来要想成名成家,实在是太难了。靠写作成名确实是一个既辛苦而又漫长的不确定事件。其他门类的艺术家也是一样,大多数都成了垫底的无名英雄,能成名的人少之又少。同样道理,在今日头条上写作的人,有很多很多,但能赚到钱的人,却很少很少。写的文章没人看又赚不到钱,才大多数人的常态。
搞艺术创作不光是难以出名,还难以找到灵感,灵感来了,一挥而就,再简单没有。没有灵感,创作就无从下手,再难没有。庄奴仅用了5分钟就创作完成了《甜蜜蜜》。但在没灵感时,创作就很难了,比如乔羽在创作《上甘岭》插曲时,就是在接到创作任务后,一晃过去了十天,还是没写出个样子来,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但当乔羽想起了以前过长江时,看见的长江水很清、帆很白,漫天遍野,一片碧绿的水稻时,就立马就来了灵感,很快就完成了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的创作。同样是反应抗美援朝题材的《长津湖》,就没有一首像《我的祖国》这样的经典插曲,实在是有点遗憾。
庄奴自述,5分钟写就《甜蜜蜜》
乔羽说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创作过程
搞艺术创作还是清贫的,庄奴说“我是家徒四壁,两袖清风,一首好词得来心情愉快”,谁能想到被称为词坛泰斗的庄奴,93岁时依然还住在自己租的“陋室”里。很多搞艺术的人,不光是为了名利,大多数人还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总想写点东西,画点东西,只为能创作出一件成名成家的经典作品,享受那种完成艺术创作时的畅快。
搞艺术创作还是件很磨人的事,很多好的艺术作品,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特别是写作,写完一篇文章,就要反复修改几遍,感觉差不多了,放起来,多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几遍,很多好作品就是这样反复修改成的。但即使是经过这样反复的修改,很多作品难以成为经典名篇,即使不能成为经典作品,也得抱着这样的态度反复修改。
2021年,我在今日头条上写了1270条内容,但只有一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了10万次以上,看来要想写爆款文章,实在是太难了。但我看了人家庄奴老先生的故事,也就想开了,我比人家写得实在是太少了,能有一篇阅读量超10万的爆款文章,就已经知足了。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甜蜜蜜》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又见炊烟》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小城故事》
庄奴,于文华合唱庄奴作词的《甜蜜蜜》
2021年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1270条内容,只有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次
我的老乡,山东省济宁市的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都是乔羽作的词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