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名人 >

望闻问切是谁提出的(中医“望闻问切”是怎么产生的?)

7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8 12:40:23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合称四诊。而明代徐春甫所撰《古今医统大全》(又名《医统大全》)则最早使用四字联并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直到现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依然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那么,这个原则究竟是起源于多会儿呢?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明确认定,“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扁鹊其实姓秦,名越人,因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人们把它比作古代传中黄帝时期的一位名医——扁鹊,尊称他为“扁鹊先生”。这样一来,“扁鹊”就代替了他原来的姓名。他是先秦时期的齐国人(现河北省任丘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医学经验和理论,对传统医学不断总结和完善,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能够综合利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各类疾病,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被尊为医祖。在他所著的《难经》里,首次归纳了望闻问切四种诊病方法:“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说,“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经验的中医生对病人只要一把脉,便能准确说出其问题所在,进而对症下药。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文化的今天,相信中医药会有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

宋襄公最后的骑士,实际上却是愚昧外加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春秋五霸里说法不一,这其中争议最大的就宋襄公,因为贯穿整个春秋时代,宋国从来就不是大国,处于一个不尴不尬的地位,要说实力宋国有一定实力,但要当超级大国还差点。,宋国地位高贵,文化发达,令人艳羡。因为宋国是根正苗红的商朝后裔,开国国君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在商朝覆灭之际,微子启就逃离了,等周朝建立之后

2025-03-22 01:32:23

大功臣姚启圣,收复台湾有功,为何康熙却恨不得杀了他

为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最终却被发配到了苦寒之地,皇上担心臣子立下大功,功高震主、起兵造反,所以往往立下赫赫战功的官员们最终都会被皇上发配出去,加紧防范,以免对皇权产生威胁。皇太极毕竟是满族人,入关后不愿重用汉人,康熙自然也是这样,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得康熙重用的汉人就三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周培

2025-03-22 01:11:15

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是怎样的呢?

首先,历史上康熙时期的重臣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三人都真实存在,《康熙王朝》里演的三人主线与历史大事件基本靠拢,但电视中三人履历和历史有很大差别。我想问这个问题题主应该是看过《康熙王朝》的,在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都是成就康熙伟业的不世之功臣。在康熙因削藩弄的大清四面楚歌,甚至是濒临灭亡

2025-03-22 00:47:19

康熙的宠臣索额图是如何走向毁灭的?

1703年,年逾花甲的索额图终究倒卧在府邸之中,死前的凄凉无不再诉说着那份深深的怨愤。对此,康熙依然无法参透他内心的这份恨,于是下旨抄家,甚至处决了他所有的儿孙。五年之后,康熙依然郁结在心中的那一份不平,使他把索额图这个头号罪人的枷锁套上其身。作为赫舍里皇后的舅舅,首辅索尼次子的他,索额图的人生道路

2025-03-22 00:40:18

索额图——韦小宝官场中最重要的“贵人”

01学会当奴才韦小宝和索额图之交源于“抄家鳌拜府”。一开始,索额图就高能输出,教会了韦小宝职场生存的最重要法则,以及混得如鱼得水的职业技能。韦小宝出身青楼,会贪小便宜,喜欢投机耍滑,看到鳌拜府大量的金银财宝,岂有不动心之理。但动心归动心,脑子还是清醒的,有贼心却没这个贼胆。索额图当然明白他的“司马昭

2025-03-22 00:22:5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