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和丈夫王麟是大学相识的,李妍长得漂亮性格也好,有很多男生追求她,但她选择了王麟。王麟看上去是一个忠厚老实的的,虽然没有那么能说会道,却让李妍觉得安心。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毕业后王麟留在了这个城市,后来李妍带王麟回家见父母,那晚王麟没有回去,而是留在了李妍家,说是为了李妍。听到这句话的李妍父母不同意两人交往,但奈何李妍死活要王麟留下。
后来我才找到李妍才知道,她争取来的男人不是因为爱她而娶她,是因为恋爱期间李妍曾无意间透露了自己的家庭条件。王麟从那时就知道喝李妍结婚能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李妍的父母在李妍一哭二闹三上吊后无奈答应了两人的婚事,李妍放父母跟王麟有了一个约定,婚房我们出但是婆婆不能跟着一起住,避免婆媳矛盾,另外考虑到王麟的经济条件彩礼就不要了,但是这个婚礼希望王麟家好歹意思一下出点费用。王麟听到后说婚礼的费用无论如何也会出一半,还感谢李妍的父母愿意提供婚房,说这辈子都不会辜负李妍。
婚后婆婆没有跟李妍夫妻一起住日子过得也还不错,但半年后,婆婆以李妍没有怀孕,来照顾两人的生活好备孕为由搬了进来。李妍虽说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毕竟了自己的婆婆,也是长辈总不能把婆婆赶出去吧。没多久李妍发现一切都变了,婆婆来了之后王麟和婆婆是一边的,李妍是单独的,说是来照顾两人的生活,让夫妻俩安心备胎,事实上婆婆来了之后就吃吃饭,看电视,空了就去楼下公园嚼舌根,说李妍怎么怎么不好,家务活都不会干还要我这个老婆子干。李妍跟王麟说这件事的时候,王麟说老人嘛都这样,叫李妍不要放在心上。
李妍没想到自己的一再忍让让婆婆的态度更加的嚣张了,三天两头的吵架,李妍跟王麟商量能不能把婆婆送回老家,自从婆婆来了之后专家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想不到王麟居然生气了还耍赖,说当初并没有答应李妍父母什么条件。
为次两人的生活声可能是引起了婆婆的注意,有或者婆婆听到两人的谈话后一直在门外偷听,在李妍坚持送婆婆回去的时候,婆婆冲进来说这是我儿子的家,你有什么资格让我走,李妍笑着说这是我爸妈给我买的,名字只有我一个人的名字,我还真有资格让你搬出去。本以为婆婆的气焰会软几分没想到更理直气壮说:就算这房子是你爸妈给你买的又能怎么样,你嫁给我儿子这房子就是我儿子的,跟你没有关系。王麟听到自己的母亲这样说更是站在婆婆这边对李妍说:你嫁给我了,你娘家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这有什么不对的吗。李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自己嫁给他后,她娘家的东西从自动成了他的东西了。
第二天是休息日王麟带着母亲去外面逛街,李妍曾这段时间收拾了属于他们的东西送到了楼下保安室,并跟保安说他们离婚了担心他们会上来对自己做出不好的事情,不要把他们放上来。随即给父母打了电话,说明事情,当天父母就过来陪着李妍。到了晚上6点的时候电话响了,看到号码相比是逛了一天回来了,保安不放他们上楼吧,接起电话就响起了王麟气急败坏的声音,问李妍什么意思,李妍平静的说我们离婚,冲你们昨晚说的话这婚非离不可,说完就挂了。
王麟意识到李妍不是开玩笑的,一条接一条的信息发过来,无非就是说自己错了,希望原谅他。所过几天就把婆婆送回去。李妍看到这些消息没有任何反应,一个头天晚上和老婆吵架的人,第二天带带着自己母亲出去玩乐的人,怎么能相信他觉得自己真的错了,这无非是暂时的妥协,之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还不如趁早断个干净。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