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7年,一个名为赵顼的年轻人走向历史的前台,成为北宋的第六任皇帝,是为宋神宗。
当时,赵顼只有20岁,却从父亲手中接下了一副沉重的治国担子。说其沉重,是因为当时的北宋已早现疲态,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北宋的统治面临一系列危机,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公元1065年(北宋治平二年)宋朝财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广大农民由于豪强兼并、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
年轻的赵顼不得不重新思考老祖宗定下的治国方针,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年轻人有的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所以,上任后,赵顼就想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宋史·神宗纪赞》:”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览,励图治,将大有为。”
他深信,只有变法才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
在赵顼的主导下,另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也被推到北宋的最好权力中心。这个人就是名列名列“唐宋八大家”的大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上的成就,咱不多言,只摘录几则他的诗句,重温下王老师的过人文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 梅》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壬辰寒食》
…… ……
王安石不仅文采飞扬,工作也很出色。庆历二年(1042年),21岁月的王安石进士及第。神宗即位前,王安石已是北宋官场与文坛上明星级人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神宗上任的第二年,就将47岁的老王从乡下调回京城,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王安石上任后,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由王安石和陈升之共同掌管。王安石委任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派遣提举官四十多人,颁行新法。
第二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此后,又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围绕变法,拥护与反对两派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但是,因为有了最高领导的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得以强硬推行。
熙宁四年(1071年),开封百姓为逃避保甲,出现自断手腕现象,知府韩维报告朝廷,王安石认为施行新政,士大夫尚且争议纷纷,百姓更容易受到蛊惑。神宗认为应听取百姓之言。但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然而,事不遂人愿,越改麻烦越多。从熙宁六年秋开始,天下大旱,10个月滴雨未下,麦苗焦枯,神宗成天眉头紧锁。农历四月这天上朝回来,忽然内侍来报,一个叫郑侠的小官,绘了一幅《流民图》进呈皇帝,还附了一道奏疏,大意是说他负责看守安上门,每天在城门上看到为变法所苦的贫民扶携塞道,质妻鬻子,斩桑拆屋。于是将这些图景绘下来请皇帝圣览。
这个当年曾与王安石很谈得来的郑侠还说图中所绘,均属实情,请神宗观其图,罢废害民之法,“延万姓垂死之命。十日不雨,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续资治通鉴》记载:神宗接下了这份郑侠不惜以被治死罪的方式而密呈上来的《流民图》,袖以入内,反复观看,面色凝重。四月初六,皇帝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下诏暂停青苗、免役、方田、保甲等八项新法。据说,诏下,天降大雨,旱情解。
同年四月,慈圣和宣仁两位太后亦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宋神宗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严重,新法很难继续推行下去。
次年,王安石多次托病请求离职,十月辞去宰相,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
神宗在治内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宋朝的边事。他一反宋朝自真宗以来对辽与西夏的妥协退让,以强硬的态度对付虎视眈眈的邻邦,并立志要统一中国。他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对交趾的反击战,一次是对西夏的讨伐。
神宗对西夏用兵,却很不顺利。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神宗在银、夏交界修筑永乐城来屯军,想要困住兴州的西夏军。不料西夏出动了30多万大军围城,永乐城失陷,宋军将校伤亡200多人,损失民夫工匠20多万。战报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他从此也失去了斗志,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西夏战事的惨败,让赵顼受到沉重的打击,一病不起。赵顼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当这些梦想破灭之时,赵项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同年年三月,年仅38岁的神宗赵顼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赵顼死后,他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宋神宗与王安石耗尽心血的新法,在他死后不久,就被他的母亲高太后暂时废除。不过,哲宗亲政后又陆续恢复,很多措施一直到南宋仍在继续执行。
神宗死后一年,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也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
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1127)。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以缓解,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甘肃临夏)、岷(今甘肃岷县)等五州的作战。宋军收复5州,拓地2000余里,受抚羌族30万帐,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
尽管后人对熙宁新法的评价非常两极,但无庸质疑,新法的推行效果远不如王安石预想。新法的实行虽然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耕地面积,但是却增加了平民的负担。熙宁新法在军事上的改革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军队战斗力无明显改善。加上王安石操之过急,将需要很长时间社会演进才能完成的十余项改革在短短数年内全盘推行,使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而且,新法实施到了后期,条文与执行效果相差越来越大,一些措施从利民变成扰民。新法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也是最后失去民心的原因,变法派中如吕惠卿、曾布、李定和蔡京等都是人品相当有争议的人物。有的更被视为小人。
应该说,王安石的变法政策无一不从良好愿望出发,只是在执行中出了许多问题,最终导致变法失败。比如“青苗法”,本意上就是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的,而且,他在鄞县做官时试验过,“贷谷于民,立息以偿”,效果不错。然而当他将此法推向全国,同比例放大,却南辕而北辙了。不识字的乡农们去申请青苗法的贷款,要经过以下程序:为了填写申请书,就要花钱请书吏;再拿到衙门去申请,碰到贪官污吏,中间不知要花多少打点费,而且贷款多少完全由官吏写,农民都不识字呀。据史书记载,虽然变法规定的利息是二分,但经过中间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最后贷款农民要返还的实际利息,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比高利贷还要高许多。于是逼得农民宁肯“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去借高利贷,也不敢向政府贷款。“利民之政”变成了“扰民之举”。
即使有再好的政策,也得要有人去认真落实,再好的经,就怕遇到的尽是歪嘴和尚。
“一字之错”争论300年传言因为北京太热,满洲出身的清朝皇帝不愿意在北京办公。于是修建了承德避暑山庄,这里就成为了皇帝的办公之地。承德避暑山庄的大门上,“避暑山庄”四个大字的牌匾就是康熙皇帝亲笔所写。虽然康熙的书法看上去浑厚有力,彰显着帝王之气。但是这四个字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第一个字“避”字右边,
2025-01-23 01:00:33康熙的昏聩晚年:九子夺嫡、饿死索尔图,逼得雍正写书:我没篡位九龙夺嫡:是康熙的错,还是历史的必然?“九子夺嫡”,这段清朝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像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宫廷剧,充满了权谋、算计和血泪。康熙大帝,这位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千古一帝,却在晚年深陷皇子争位的泥潭,最终也没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2025-01-23 00:31:36“鸡鸣狗盗”是成语,意思是指用欺诈手段窃取别人的东西。历史上还有一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和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婴的后代田文有关,他先是在齐国担任丞相,后又辗转来到秦国,在秦昭王的支持下,出任丞主持秦国朝政,后又担任魏国丞相,一人先后担任过三国丞相。1.为什么秦昭王信任孟尝君?随着魏冉秦昭王的势力正在壮
2025-01-23 00:28:06在中国的古代,帝王的功勋往往是后世评价帝王身份的一个主要依据。在我们关注这些对国家、对人民有重大贡献的帝王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榜单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康熙,一个伟大的清王朝帝王,在他的历史功绩中,只排了第七。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千古一帝”的称号,到底会落在谁的头上?他的功绩和影响是怎样超过
2025-01-22 01:28:40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康熙皇帝可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更是在历史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超级明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皇帝的风趣人生,探寻他是如何从一个小皇帝蜕变为大帝的。康熙生于“皇室世家”,父亲乃顺治皇帝,母亲则是一位“权力女强人”,自小便注定了他不平凡的命运。想象一下
2025-01-22 01:19:3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