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老师们为了让我们好好读书,经常拿古人的一些励志故事来教育我们,比如说悬梁刺股,卧薪尝胆,借凿壁偷光等 故事。但是老师们并没有告诉我们,后来的那些人怎么样了。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悬梁刺股的那两个人后来的结局。老师们当 初之所以没有告诉我们,其实是有原因的。
头悬梁的那个人叫做孙敬,孙敬从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而且是嗜书如命。由于他经常学习起来不分昼夜,因此邻居们都叫 他"闭户先生"。我们都知道人都是需要休息的,如果长时间不睡觉就会没有精神,但是孙敬却经常为自己打瞌睡而自责。因此 他就想到了一个主意,将自己的头发用绳子绑起来,挂在房梁上,这样当自己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的拽一下 他的头发,他就会因此而惊醒。
孙静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成为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因此在全国上下都非常有名气,很多学子都不远千里来找他学 习,讨论学问。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努力终会有收获的。虽然头悬梁这个故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锥刺股的那个人结局就没 这么好了。
刺股的这个人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他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苏秦早年的时候胸怀大志,跟着鬼谷子学习了多年。但是 它急于寻求名利,因此还没有学精的时候,就下了山。苏秦变卖家产,置办好自己华丽的行头,就去秦国游说秦惠王,想要帮助 秦惠王统一中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秦惠王并没有理他。
后来苏秦终于感觉到是自己学艺不精,因此便下决心好好学习。他拿出了鬼谷子送给他的一本书,昼夜不停的研究。为了不打瞌 睡,因此他就准备了一把锥子,当自己瞌睡的时候就在大腿上扎一下。经过了一年的苦读之后,苏秦开始周游列国,为了报复当 年秦朝拒绝自己,因此他就分别游说燕、齐、韩、赵、魏等国合纵抗秦。
虽然苏秦的合纵之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六国联盟很快就被打散了,六国联盟破裂之后。有人追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苏 秦为了捉拿刺杀自己的凶手,不惜让齐王将自己车裂。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