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缨宴
历代小品文品读(四)
楚庄绝缨
刘向|西汉|《说苑》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歌剧《楚庄王绝缨》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在一次楚庄王主办的有百余大臣参加的夜宴上,饮宴正酣,忽然蜡烛熄灭,有个大臣趁机拉了一下楚庄王美人的衣角,不料美人当场扯下那人的帽带,并气呼呼地向楚庄王靠状,要求快点点燃蜡烛,找出那个非礼者。谁知楚庄王却说:是我请大臣喝酒使其失态,怎么可以为了女人的名节而使臣子受辱呢?并要求所有官员都扯断帽带,这样就找不出“牵衣”者了,然后才点燃蜡烛继续畅饮,当夜君臣尽欢而散。
过了3年,晋楚大战,楚庄王总看见面前有一位大臣奋勇当先,5次冲锋陷阵,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事后楚庄王问他:我德行浅薄,又没有给你特殊待遇,你为何那样奋不顾身地为寡人而战呢?那人回答说:我该死!我就是那个拉美人衣角的人,大王没有追究我,使我保住了名节和性命,我时刻都准备报效大王,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原来是这样!
楚庄王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