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义灭亲源于《左传·隐公四年》。
春秋时期,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王。大夫石碏痛恨州吁杀国王并篡权的行径,被州吁劝退告老回乡。同时,为告慰石碏,封石碏儿子石厚接替父亲石碏之职。石厚上任后,成为州吁亲信。
为此,石碏认为儿子是在助纣为虐,设计将州吁与儿子石厚抓捕并一同处死。
后来,人们就把石碏杀儿子石厚的事迹称之为大义灭亲。
分析本案,石碏其实是为前国王报仇。他的报仇是不是为了国家?是不是大义?值得拷问。儿子石厚为另一个国王服务,是不是该杀也值得拷问。
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即便石碏杀儿子是对的,在宣传方面也只能宣传受到了国家或法律的制裁等等。宣传父亲杀儿子,是对道德底线的严重冲击和挑战,为父亲杀儿子,儿子杀父亲诸如此类严重败坏道德的行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革期间,四人帮大力宣传鼓励年轻人与地富反坏右的父母划清界线,其实是大义灭亲的翻版,只是更具欺骗性而已,将大义灭亲伪装成讲政治、讲立场的样子。
毫无疑问,不认父母,杀害父母,是最不讲道德的行为。
还是一句话,父母有罪,子女有罪,法律的制裁可以宣传。父母杀儿子是不能宣传的,更何况任何个人都是无权杀人的。退一万步来讲,百姓犯法挽救为主,何至灭杀。
为了政治,宣传大义灭亲,致道德底线崩盘,严重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说一句最傻的傻话:父母永远是最亲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上当和受骗。
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朝会的太后武则天没想到自己平时颇为信任的宰相裴炎竟然站出来向自己发出了如此激烈的言论。而对于站在台下的裴炎来说,面对权势日益上升的太后自己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河东裴氏,当世望族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中
2025-09-09 00:31:06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