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大义灭亲是让百姓骨肉相残的把戏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2 09:18:56    

成语大义灭亲源于《左传·隐公四年》。

春秋时期,州吁杀哥哥卫桓公自立为王。大夫石碏痛恨州吁杀国王并篡权的行径,被州吁劝退告老回乡。同时,为告慰石碏,封石碏儿子石厚接替父亲石碏之职。石厚上任后,成为州吁亲信。

为此,石碏认为儿子是在助纣为虐,设计将州吁与儿子石厚抓捕并一同处死。

后来,人们就把石碏杀儿子石厚的事迹称之为大义灭亲。

分析本案,石碏其实是为前国王报仇。他的报仇是不是为了国家?是不是大义?值得拷问。儿子石厚为另一个国王服务,是不是该杀也值得拷问。

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即便石碏杀儿子是对的,在宣传方面也只能宣传受到了国家或法律的制裁等等。宣传父亲杀儿子,是对道德底线的严重冲击和挑战,为父亲杀儿子,儿子杀父亲诸如此类严重败坏道德的行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革期间,四人帮大力宣传鼓励年轻人与地富反坏右的父母划清界线,其实是大义灭亲的翻版,只是更具欺骗性而已,将大义灭亲伪装成讲政治、讲立场的样子。

毫无疑问,不认父母,杀害父母,是最不讲道德的行为。

还是一句话,父母有罪,子女有罪,法律的制裁可以宣传。父母杀儿子是不能宣传的,更何况任何个人都是无权杀人的。退一万步来讲,百姓犯法挽救为主,何至灭杀。

为了政治,宣传大义灭亲,致道德底线崩盘,严重危害社会,危害国家。

说一句最傻的傻话:父母永远是最亲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上当和受骗。

相关文章

武则天做人的手段与智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

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有人会那么讨厌他

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