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虽然是封建社会,却依然出了诸多有着巾帼风范的女子,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女子掌权的情况。比如武周的开国皇帝武则天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而晚清真正的掌权者慈禧也是掌控了大清政权足足半个世纪。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清朝的一位女子,她12岁嫁给姑父,老公、儿子、孙子都是皇帝,并且她的第四胎还是清朝历史上的牛人。
这位传奇女子就是清朝的孝庄文皇后。
在许多电视剧诸如《康熙王朝》、《孝庄秘史》中,我们对孝庄文皇后这位女性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孝庄文皇后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妃子与母亲,更是一个出色的女政治家。
彼时孝庄文皇后是蒙古族最尊贵的格格,有着正统的血脉和高贵的身份。蒙古族为了维护自己在清朝的势力,将孝庄文皇后嫁给了当时清朝的皇帝皇太极。
而在此之前,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其实就已经嫁给了皇太极。不过蒙古族是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对于伦理道德看的没有这么重要。毕竟比起这样看似有失风化的行为,因此而换来的权力才是真正让人向往的东西。
清朝的皇位继承也是按照此前中原的世袭制度,若皇太极去世,那么就由皇太极的儿子即位,所以身为皇帝的妃子要想在后宫中站稳脚跟,就得为他生下皇子。
孝庄文皇后也很争气,几年之间就生了三个孩子,不过生的都是女儿。虽然女儿能贵为公主,但毕竟在封建帝制下公主不能继承皇帝的衣钵。
孝庄文皇后嫁给皇太极,也是因为她的姑姑在嫁过来之后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之后蒙古族部落为了再次巩固自身的势力,又将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
也不知是海兰珠有着怎样的魅力,一嫁过去就深受皇太极的喜欢,不仅独宠后宫,而且她的地位还迅速盖过了孝庄文皇后。
在清朝的历史上,海兰珠也是皇太极最爱的妃子。结婚三年后,海兰珠就生下了一个皇子。因为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喜爱,他想都没想就要将这个儿子册封为太子。
本应是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事情,可海兰珠的儿子却没有逃过早死的命运。
海兰珠的儿子夭折之后,海兰珠也跟着病倒了。她的身体每况愈下,三年之后海兰珠就离开了人世间。海兰珠一死,皇太极心中悲痛不已,逐渐变得消沉。没过多久,皇太极也随着海兰珠去了。
虽然皇帝死是大事,但是清朝不能一日无主,新帝的登基仪式迫在眉睫。而孝庄文皇后生的第四个儿子福临成了皇位的继承者,他就是清朝未来的顺治帝。
可顺治年轻,难当大任,在清朝还有着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哥这两股庞大的势力。
于是孝庄文皇后开始用自己的手段运作,为顺治登基铺路,最终顺治成功即位,掌权清朝。
顺治没有在这个皇位上坐多久,就突然驾崩了。孝庄文皇后从短暂的丧子之痛抽离出来,开始辅佐年仅八岁的孙子康熙登基。
康熙在清朝的朝堂中势单力薄,因为他年纪尚幼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所以孝庄王皇后不得不帮康熙处理清朝的大部分政务,但孝庄文皇后不同于慈禧。
慈禧的垂帘听政只是幌子罢了,她想要的一直都是清朝的政权。光绪不过是清朝的傀儡皇帝,是掩饰慈禧夺权的棋子。而孝庄文皇后是真的以辅佐的心态来帮助康熙,她的目的从来都不是想要自己坐稳清朝的皇位,而是希望能培养出真正能够将清朝治理好的天子。
此时的清朝朝堂中鳌拜势力雄厚,是最大的威胁。为了避免时局混乱,孝庄文皇后一直帮着年幼的康熙与鳌拜斡旋。
在孝庄文皇后的一手栽培下,康熙顺利成长,并且14岁亲政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帝王风范。康熙亲政之后,先是开始智擒鳌拜,后又平定三藩,在位期间还顺利收复台湾。
康熙执政清朝以来,实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得朝堂上上下下君臣一心。并且因为他勤勉的政绩,就此奠定了清朝的根基,才会在之后开创康熙盛世。
当然没有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也就不会有这么出色的康熙皇帝,所以孝庄文皇后才会被称为历史上著名的贤后。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