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汉代人避宣帝刘洵讳,改称为孙卿。荀子是战国后期赵国人,约生于公元前三一三年(周赧王三年),约卒于公元前二三八年(赵悼襄王七年)。
荀子生活的时代,正是战国七雄争城夺地、连年战争的时代。当时齐国的统治者齐宣王为了扩大政治影响,笼络知识分子,在国都临淄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天下著名学士来此,以大夫的俸禄供给他们,号称列大夫,使他们著书议论,不治政事。到齐滑王时,稷下学士更盛,多到几万人。齐湣王晚年,荀子到稷下游学。
后来他离开齐国南到楚国。齐襄王时,荀子又回到齐国。这时他已被尊称为老师。他曾多次担任稷下学宫的主讲。因为有人向齐襄王说荀子的坏话,他只好再次离开齐国投奔楚国。那时春申君为楚相,就任用荀子为兰陵(在今山东苍山西南兰陵镇)令。又因有人向楚顷襄王说荀子的坏话,他又离开楚国回到赵国。他在赵孝成王面前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后来又到了秦国,见过秦昭襄王和秦相范睢。离开秦国后又回到赵国。他的抱负始终未得到施展,最后又回到楚国,仍为兰陵令。后来,春申君被李园刺死,荀子也因此失官,从此他就居住在兰陵家中,专心研究学问,著书数万言。死后就葬在兰陵。
荀子的一些学说和见解,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所发展。
在当时多数人都敬事鬼神的时代,他反对天命鬼神等迷信的说法。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它不能控制人类,也不是什么万物的主宰者。它只是依照一定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并不因为尧是圣君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丧失。他认为神鬼是不存在的。他在《解蔽》篇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说,“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这个涓蜀梁又愚蠢又胆小,夜间走路,低头看到自己的影子,以为是伏在地下的鬼;抬头看见自己的头发,以为是站在身后的鬼;吓得拚命逃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到家就死了。实际上并没有鬼,是他自己疑心生暗鬼,是错觉造成的假象。
他认为天没有制服人的力量,人的力量倒是可以制服天。他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就是说,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予幸福,还不如把它当成自然物管制起来;与其顺从天意而颂扬它,还不如控制天的变化并把它利用起来。人们应当顺应客观规律积极地去做,不应消极地等待天的赐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君子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希望天的赏赐,所以天天在进步;小人放弃自己的努力,只希望得到天的赐与,所以日渐后退。人对自然界不应顺从、敬畏,而应发挥能动作用,向自然作斗争,使天地万物为人所控制、利用。荀子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
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胜过天地万物的原因就在于合群。他说,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日: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之所以能群,在于合理分配生产物。分配合理,大家就协和一致,一致力量就大,力量大就能胜万物。如果分配不合理,就要引起争夺,争夺就会分离,力量也就分散了。关键是分配得合理。不过,他的合理分配,并不是人人均等,而是主张贵贱长幼各有等级,严格按等级分配就算合理了,社会就会安定了。
对于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荀子和孟子所持的观点正好相反。孟子说“人之性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欲望,见利就喜,见害就恨。任从这种见利就喜的欲望,就会发生争夺;顺从这种见害就恨的欲望,就会损人利己。恶是天生的,善是人为的。每个人天生下来的恶都可以用人为的力量来改造。改造的途径就是学礼义。学好礼义,自然就变善了。
荀子认为教育和学习是很重要的。人生性恶,必须经过学习改造。学习应当有老师教导。学生努力学习不止,就可以超过老师。“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出于蓝”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一步一步地前进,要不断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不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道德的修养,都是这样。“不积跬(kǔi音傀)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用心专一,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地学习,日积月累,就能取得成就。
荀子的一些主张,虽然仍在维护统治者的秩序,但他的否认命运、不信天命、不事鬼神、不法先王、人本性恶等学说,并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胃口,因而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用。
荀子对传授经典、使古代典籍得以保存下来是有功的。据说《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的经典,大部分都是经过荀子的传授而得以保存下来的。
现存《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主要有《解蔽》;阐述逻辑思想的主要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等思想的主要有《性恶》、《王制》等篇。《赋篇》则以四言韵语为主,而杂以散文形式,是别具一格的赋体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他说,之前有个人叫姑布子卿,现在魏国有个人叫唐举,他们都声称能根据人的形体样貌,来推测人的祸福凶吉,人们很称道他的相术。但荀子说,以形体、容貌来判断人的命运,这种相人古代是没有的,有学问的人也不讨论这种事情。荀子说:“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 意思是说,观察一个人的相貌,不
2024-12-19 10:33:47公元前771年,周王朝的都城镐京被来自西方的犬戎攻陷。姬宫涅,这位一生崇尚爱情的周天子,在呼吸停止前的一刻也没有想到,为了博得眼前美人的一笑,他付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毁掉一座城市,葬送了一个王朝。骊山脚下的连天烽火,如同一位孤寂的舞者,独自在空中摇曳。遥望着那座已经覆灭的王都。同时也宣告着一个
2024-12-19 10:19:26论性恶荀子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恶论,跟孟子的性善论相牴牾。荀子在自然观方面强调“天人之分”,在人性论方面也强调“性伪之分”。《礼论》篇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本始材朴”指人性的素质,是天然生成的。“文理隆盛”指礼义道德,是人为制作的。荀子所谓
2024-12-19 10:03:07第一段对话。程繁问墨子说,先生之前说过,“圣王不为乐”,圣明的君王都不创作音乐,但是比如诸侯处理政务太劳累了,士大夫工作太劳累了,农夫耕作太劳累了,他们用音乐来舒缓劳累,难度这也有错吗?第二段对话。墨子说,君王创作音乐越多,那么功绩就越少。以前尧舜时期,只有茅草盖的房子,他们制定了一些简单的礼,也创
2024-12-19 09:47:15儒家,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影响力浸润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小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大到经济民生,思想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中都渗透着儒家的精神。说起儒家,我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儒家圣人,这也理所应当,毕竟在我们所接受的儒家文化中,接触到最多就是他们的思想。但是我们常常
2024-12-19 09:32:0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