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千古一帝康熙的战役水平多高?李世民、朱棣:打仗,他坐小孩那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06 00:33:22    


康熙的治国能力、战争规划能力很好,但你要说他的战役指挥能力也很强,算千古一帝,那就很让人绷不住了。至少李世民和朱棣等人会很不服气,因为在他们眼中,康熙的战役水平也就是“坐小孩那桌”。

康熙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在于他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役,你说他和噶尔丹亲自PK过,那是你电视剧看多了。历史上的康熙远征过,但康熙的主力部队只是和噶尔丹的前锋部队打过招呼,噶尔丹发现占不了便宜后,就撤退了。清军真正和噶尔丹的部队是费扬古指挥的西路军,清朝官方的说法是“中路上自将,走噶尔丹,西路费扬古大败噶尔丹,唯东路萨布素以道远后期,无功”,康熙真没厚着脸皮吞没部下的功劳。康熙的第二次亲政更是非常悠闲,没有进行任何军事行动。

康熙和李世民、朱棣不同,并不是当时军事才能最顶级的强者,他对战胜吴三桂并没有什么自信。这真不是污蔑,这是他自己说的,“吴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骚动,伪檄一传,在在响应,八年之间,兵疲民困。幸荷上天眷佑,祖宗福庇,逆贼遂尔荡平。倘复再延数年,将若之何?今幸赖天地祖宗之灵,剿灭逆贼,方为此言。倘逆贼未能殄灭,其咎岂不尽归朕身!”整个三藩之乱持续了八年,吴三桂的“上机时间”只有四年多一点,在吴三桂在世时期,康熙手下的八旗军并没有打出漂亮的战绩,反而在衡阳之战中连输两场,这和朱棣、李世民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不孝子”朱棣打歼灭战的能力很强,在四年靖难之役中朱棣有据可查的斩首数字是29万4100人,硬生生打爆了亲爹朱元璋留下的所有精锐部队。康熙开始平定三藩之乱的年纪是20岁,和李世民打天下的年纪相当,但效果却差远了。李世民19岁时开始独立领兵作战,在23岁前打了21场战役,只在浅水原之战和洺水之战中吃了亏,21场战役一共斩首、俘虏敌军11万6000人,李世民的对手占据了全国半数左右的人口,他单独统帅拿下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和李世民比起来,三藩的地盘含金量就差远了,云南的赋税、人口只在清朝排名第17、贵州排名第18,湖南排名第12……吴三桂等人掌握的人口、赋税比例远不如李世民的对手,更比不上朱允炆。

在17、18世纪,御驾亲征是欧亚大陆君王们乐此不疲的事情,瑞典的古斯塔夫、查理十二,沙俄的彼得大帝(虽然他喜欢将指挥权下放),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等人都上了战场,印度的奥朗则布,波斯的纳迪尔沙……有些人还打出了著名战役。当时欧洲大陆的风气就是君主只要不是女人,一般都会亲自出战,康熙亲征的水平和同行比起来并不突出,明显低于同时期的纳迪尔沙和查理十二(大家先查查这两位的水平再说)。

你说君主不亲自上场,能开疆扩土也算本事,那么李世民就很有话说了,因为他家的宝贝儿子也是这么干得,他的儿子派人灭亡了高句丽和百济,灭亡了西突厥,打下了唐朝最大的疆土,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就是唐高宗,李世民要说康熙打仗的水平只能“坐小孩那桌”,真不算错。

相关文章

李广之所以一辈子没被封侯,是因为与匈奴战败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

为什么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越强大、越稳定

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武王的重用,还放任他到魏国做官?

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

三国东吴:威权震主,自致颠覆的五位权臣

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

杨朱、墨子都是什么主张?为何孟子批他们“无君无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