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出生大约公元626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出身寒微,擅长七言,大家耳目能详的“鹅鹅鹅”据说是其七岁所做。骆宾王官场不是很如意,曾被下狱和流放过,曾担任过“武功主簿”、“明堂主簿”、“临海县丞”、官至“侍御史”,相当于担任过现在的县里的秘书、祭祀场所秘书、临海县副县长,官位最高到现在的国家纪检委、最高检察院的一个部门领导。
自高宗后期,武则天已经开始把持朝政,公元683年末,唐高宗李治驾崩,遗诏立太子李显继位,武则天为巩固大权,排除异己,下令大肆杀害忠良之臣,并设立间谍机构,监控民情和社会舆论,搞得民不聊生。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造反,讨伐武则天,写出了著名的《讨武氏檄》,据说武则天读了檄文大怒,怒的不是骆宾王骂她,而是痛斥宰相裴炎失职,骆宾王如此有才华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684年,历时三个月的徐敬业起兵失败,徐敬业、骆宾王仓皇出逃,因部下叛变举报,徐敬业被杀,骆宾王生死不明。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被杀,《资治通鉴》中记载了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被杀的景象,此外《旧唐书》也有相关记载,骆宾王被杀可能性最大。另一个是逃跑并曾在灵隐寺出家,据传“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就是在灵隐寺出家当和尚的骆宾王所写,这终究是传说,没有佐证。
可惜,一代文豪,结局令人可惜。
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01韬光养晦,邹忌等待好时机故事要从齐桓公田午十八年(前357)说起,那一年齐桓公逝世,他的儿子田因齐即位,史称齐威王。大家会好奇齐国不是姜太公的封地吗,怎么会变成姓田的呢?因为这里有段比较复杂的权力更迭,那就简单交代一下,陈国公子灭国后,逃到了齐国,改为田姓,不断实行仁政,一步步攫取姜氏的权力。等
2025-09-03 03:02:33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