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
《狂飙》已经完结一周多了,这段日子你是怎么过的?是不是连干饭都不能好好干了?
别着急,好剧是看不完的。
这不又来了一部《显微镜下的大明》,本周四首播,当晚便冲上飙升榜第一,在热播总榜上排名第二,逼近《狂飙》。
这部由马伯庸参与编剧、改编自明朝真实事件的剧集,其复杂、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明末四大奇案。
《显微镜下的大明》是部系列剧,由6个案件组成,正在热播的为第一个案件——丝绢案。
该案讲述的是具有数学天赋的军户小青年帅家默(张若昀 饰),在一次拿各县赋税练习数学时,偶然发现有一笔科目叫作“人丁丝绢”的税收数目有疑点。
经过仔细地计算和比对,帅家默发现原本该8个县均摊的赋税都转嫁给了仁华县,仁华县多交了3530两,而且一交就交了一百年!
仁华县隶属于金安府,金安府下辖8个县,每年上交的夏税和秋粮都是八个县均摊,但独独仁华县每年都有一个人丁丝绢税,这笔税收没有出处也没有来由。
既然是一笔错算的赋税,按理说只要上报官府、纠正错误,以后按8个县均摊就可以了。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却拔出萝卜带出泥,这起丝绢案背后牵动着极其复杂的利益纠葛,进而引发了各方利益集团的激烈博弈。
首先,仁华县的县官就是典型的官僚作风,不愿出头向上级政府反映纠正,宁可让本县百姓背负着其他7个县的税务。
因为已经背了100年了,仁华县百姓早已习惯了,这个时候告诉他们缴纳的税都是替其它县交的,百姓自然会心生怨言。即使后面这笔税务由几个县均分,本县的百姓仍会心里不平衡,自己多缴的这些年是否应该有补偿?
县官本该是当地的父母官,却害怕引发民怨,害怕触及更高层的利益,选择百般阻挠,妄想愚弄百姓、蒙混过关。
其次,其他7个县也不是吃素的,纷纷拒不承认“人丁丝绢税”就是在100年前需要八个县均分的“夏税生丝”。
因为无缘无故给7个县的百姓再加一笔税款,根本无法用“计算错误”解释清楚,百姓势必会有逆反的态度,甚至造成暴乱。等那个时候朝廷肯定拿地方官问罪。
那么8个县的县官都消极处理,再往上看,金安府能否主持公道?
金安府衙也并不想主持公道。因为这笔税收虽属于金安府,但不管是哪个县去缴纳这笔钱,最后只要这笔税款凑齐,金安府能按时上交朝廷,就完成任务了。
至于这笔税是由仁华县出,还是8个县共同承担,跟金安府并没有利害关系,又何必去捅这个马蜂窝呢?
另外,在官民之间,还有第三股势力——乡绅。
这个群体中有从朝廷退下来的大员、进士,也有朝廷大员的亲眷等,在当地有着极强的号召力,与朝堂之上的各方政治势力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毫不夸张地说,乡绅集团对丝绢案如何审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当地官员。
在各股势力角力下,想要溯本正源的帅家默却成了煽风点火之人,他会遭遇哪些打压?最终能拨乱反正,还是惹祸上身?
当然,在剧中帅家默也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作为该剧第二男主的程仁清(王阳 饰),已经以“铁嘴状师”的身份登场。他逻辑缜密,有能力有名气,有家底,最重要的是还有一颗正直的心。
也正是得到程仁清这样的能人相助,才让一文不名的帅家默有了翻案的可能性。两人联手为民请命,在张若昀和王阳的演绎下,情节变得愈发引人入胜。
“丝绢案”的风暴将愈演愈烈,最终上至巡按御史、知府县令及其他在朝命官,下至生员乡绅百姓,都卷入其中,甚至有着“明朝第一宰相”之称的张居正也决定着此案的走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和微妙的官僚平衡术,更能看到民众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压迫的奋起反抗。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