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提出了民本思想。曾说过: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散文家,也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2025-01-04 08:16:45

顾命大臣简史:皇帝驾崩时的权力争夺

所谓顾命大臣,是指帝王驾崩前,因为继位的太子年少,而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但太子总会长大,所以代为摄政的顾命大臣,最后总要还政于长大后的天子,进行权力的交接。如果权力交接不畅,或者君臣生疑,矛盾激化,就会围绕着权力而产生斗

2025-01-04 08:01:40

四大辅臣苏克萨哈传奇

苏克萨哈本是多尔衮府邸的侍卫,在顺治入关之后协助主持科举考试,在协助礼部主持科举考试的时候提出发展商业减少税收的重要性被多尔衮重视。后来被多尔衮派去镇压流寇 在镇压流寇的过程当中苏克萨哈发现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的重要。苏中地区因为自然灾害 闹饥荒,多尔衮有意历练苏克萨哈所以派他去赈灾。在赈灾的过程当中

2025-01-03 10:31:52

儒家亚圣孟子:生平事迹与道德教化智慧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深邃且富有智慧。以下是他最通透的几个故事:1.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从墓地旁搬到集市旁,最后定居在学校附近。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孟母的远见卓识,也强调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教导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应该

2025-01-03 10:16:48

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为何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

在顺治死后,康熙继位。由于康熙年小,所以就选择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那为什么是这四位成为了辅政大臣,而不是其他人呢?一、为何没有皇族担任辅政大臣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执行的是八大和硕贝勒议事的政治体系。国内的大事都需要由八大贝勒共同商议决定,尤其是其中的四大贝勒。努尔哈赤

2025-01-03 10:02:01

康熙四大辅臣,鳌拜要杀苏克萨哈,为什么索尼和遏必隆也想杀他?

事情要从康熙爸爸顺治说起。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了,临终前他立下遗诏,让才8岁的小儿子玄烨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为了确保朝政稳定,顺治特意任命了四个大臣来辅佐康熙: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这四位大臣表面上是一条心,都说要为小皇帝分忧。可实际上,他们各怀鬼胎,互相看不顺眼。索尼是个老资格

2025-01-03 09:46:59

孟子家世:始祖连杀两个国君,名字为内乱者的代名词

孟子年幼丧父,经过母亲的悉心教导后幡然醒悟,后来成长为一代大思想家,被后人誉为儒家亚圣,成为千百年来文人的楷模。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孟子祖上却有不光彩的一页,他的祖上是鲁国国君之子,曾经连杀两位国君,由于罪行过大,始祖名字还成为后世内乱者的代名词。鲁国是一个犯嫌、又悲催的国家,犯嫌的原因在于鲁国掌握历

2025-01-03 09:32:00

康熙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家族

叶赫纳喇氏,本就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禇孔格一路下来就子孙不少。其中有个名人,苏克萨哈,受遗诏为康熙帝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其实,这支从他爷爷拜三开始,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一见风吹草动就脚底

2025-01-03 09:17:31

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的孟子,曾三次到过淄博

发现更大的世界。淄博一千个你知道吗?(51)上期我们介绍过孔子曾到过古代齐国,也就是现如今的淄博,其实作为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孟子也曾三次游齐,并在齐国完善和传播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齐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他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孟子一生足迹遍

2025-01-03 09:02:14

诸子百家之儒家孟子

他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代,他提出的仁政思想,没有被当时的社会所采纳,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魅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执政理念,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让我们至

2025-01-03 08:47:28

康熙四大辅臣结局如何?

1661年,8岁的玄烨即位,因为年纪小,顺治在遗诏中为他指定了四大辅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康熙(《康熙王朝》剧照)康熙初期,四位辅臣还算尽心尽力辅佐幼帝。然而好景不长,四人之间逐渐不和,开始内斗。索尼 (《康熙王朝》剧照)索尼:四朝元老,两朝顾命之臣,资格最老、威信最高、居四辅臣

2025-01-03 08:32:26

《孟子》:一部中国文化的经典名著,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

《孟子》是一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书籍,它包含了许多关于人生、政治、道德的智慧,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考有什么启示呢?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孟子》的基本情况和核心思想,以及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孟子》的方法和意义。《孟子》的作者是孟轲,字子舆,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第四代

2025-01-03 08:17:27

苏克萨哈在四个辅政大臣中位列第二,为什么斗不过鳌拜?

1事实上,在四个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位列第二。苏克萨哈家族原来属于女真中最强大的叶赫部。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叶赫是他最大的敌人。所以一般叶赫部的人在清朝混得都不会太好。据说,当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灭掉叶赫部的时候,叶赫的老酋长留下了一个诅咒:只要我叶赫还有一个女子,我们叶赫都要灭亡你们爱新觉罗

2025-01-03 08:02:29

鳌拜:忠于大清却未忠于玄烨,康熙擒他却不杀,雍正追封其超武公

《康熙王朝》中鳌拜跋扈,索尼年迈,遏必隆左右逢源,唯独苏克萨哈要与鳌拜相抗衡,但却因弹劾鳌拜而下狱,孝庄太后为了朝廷几个月的安稳,命鳌拜处死“忠臣”苏克萨哈。为让索尼这只老狐狸对抗鳌拜,孝庄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直接立为正宫皇后;只可惜索尼虽辅佐康熙提前亲政,但不久便病逝了;没有了索尼的朝堂,鳌拜更加嚣

2025-01-02 10:32:29

清朝最低调的公主:三次嫁人三度守寡,家中出了五位大清皇后

1、庶妃生的女儿在努尔哈赤的八个亲生女儿中,第四女穆库什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她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庶妃嘉穆瑚觉罗氏。早年,努尔哈赤对建州各部不断征伐,穆库什的父亲贝浑巴彦所在的嘉穆瑚城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努尔哈赤所向披靡,三下五除二,便将嘉穆瑚城给攻下了,无奈之下,贝浑巴彦便将女儿真哥献给了努尔哈赤,这

2025-01-02 10:17:20

华夏群星闪耀时之先贤篇:孟子

公元1282年,南宋最后的骄傲——文天祥在元大都从容赴死,事后人们在他的衣带之中发现了他的绝笔遗言,其中的赞文说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孔孟的仁义精神,甚至在后世的读书人眼中他几乎成为了义的代表人物,而提出这种义的人就是被尊为“亚圣”的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

2025-01-02 10:02:24

《嘿!这位古代“雄辩大师”——孟子》

“哇哦,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一位超级厉害的古代大咖,他那口才,简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黑的说成白的。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子!” 孟子,这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响当当的。他生活在春秋战国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可不像咱们现在,有手机有网络,那时候的人全靠一张嘴皮子闯天下。而孟子,就是那个时代

2025-01-02 09:47:53

康熙智擒鳌拜之后,为何不杀,而是囚禁?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后世称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位少年天子,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破准噶尔、驱逐沙俄侵略军,大力发展经济等,为大清的兴盛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被部分学

2025-01-02 09:32:56

孟子姓氏都不是孟,是姬姓公孙氏,“亚圣”也不表示比孔子差|文史宴

常听人说,“孟子,姓孟名轲,被历代尊为‘亚圣’。‘亚圣’,仅次于孔圣人的意思”。其实,这种解读是对一种错误诠释,它不符合历史事实,是不科学的。一、孟子不姓孟姓姬孟轲,姓孟名轲,是按照现代人的姓名习惯进行的解读,先秦的姓名习惯要比今天复杂的多。中国先秦时期,平民没有姓氏,只有名。而贵族子弟,不但有姓,

2025-01-02 09:17:44

东方大师系列——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

2025-01-02 09:02:45

墨子的思想比儒家思想更加的注重利民生

在我国的古代人才辈出,在两千年前就出现了墨子这样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是宋国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马,后代因故由贵族降为平民,简略为墨姓。《通志氏族略》引《元和姓纂》:墨氏“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墨子作为一个平

2025-01-02 08:47:39

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

2025-01-02 08:32:50

品味儒学经典——《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代表作之一,其主张“性善论”和“德治”,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政治观点和治国思想,为“四书”之一。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赏析10则《孟子》中的经典名句,读懂儒家智慧,学会处世之道。0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

2025-01-02 08:17:38

墨子:一个“工程师”也能搞定哲学和战争的传奇人物!

历史人物——墨子!别以为墨子只是个古代的“修理工”,其实他可是个全能型人才,兼具哲学家、工程师和军事家等多重身份,简直就是古代的“万金油”!古代的“万金油”墨子的“工程师”身份首先,墨子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修理工”,他可是个顶尖的工程师!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发明了不少牛逼的东西,比如“墨守成规”的防御

2025-01-02 08:02:14

先秦:春秋开篇的三个女人之孟子

春秋开篇出现的第一个女人叫孟子,她是春秋记载的第一位国君鲁惠公的原配夫人。我们之所以称她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个女人,是从左丘明的《春秋左传》记载的历史角度来说的。这一年是公元前722年,而广义的春秋开端应该是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那一年。但编年体史书《春秋》是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记载历史的,所以我们谈论

2025-01-01 10:33:15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是怎么死的?与康熙有关吗

鳌拜不仅在皇太极时期,屡建功勋,在顺治帝继位后,也办了几件大事,受到顺治帝器重。公元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与在四川的张献忠大西军对阵,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斩掉敌首,让鳌拜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从这以后,

2025-01-01 10:17:48

历史上那些帮康熙除掉鳌拜的布库少年,他们后来的结局如何?

众所周知康熙在继承皇位时年仅8岁,显然是无法应对朝廷政事的,为了让康熙地守护大清,福临留下四位重臣一同辅佐康熙。之所以会安排四个人,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互相牵制,可以更好地保障康熙安全。但是后续鳌拜还是一人独大,其他几位重臣的影响力与鳌拜差距极大,随着鳌拜势力越来越大,康熙决定将他除掉。但是年少的康熙显

2025-01-01 10:02:53

同为四大辅臣,为什么除了鳌拜,索尼和遏必隆也想杀苏克萨哈?

作为清初辅政四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他的下场非常悲惨,不仅自己身死,甚至连自己的子孙都没能保住,几乎被灭族。有意思的是,在处理苏克萨哈的事情的时候,遏必隆和索尼两个人都保持了沉默,甚至是默认了。鳌拜想杀苏克萨哈也就算了,为什么除了鳌拜,索尼和遏必隆也想杀苏克萨哈呢?历史恩怨其实,这两位辅政大臣之所以对

2025-01-01 09:48:07

揭秘:康熙皇帝是怎样从鳌拜手中夺回政权的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在这四人中,索尼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大了,不太愿意管事。遏必隆虽屡立战功,但生性平庸,遇事随声附和。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本来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他马上站出来告发多尔衮的罪状,因此也受到顺治帝的重用,但满

2025-01-01 09:33:03

跟康熙智擒鳌拜的少年们,最终结局如何?

清朝初期,公元1669年6月14日,发生过一次政治大事件。年仅16岁的康熙,在武英殿,避开遍布的耳目,带领着十几个训练有素的少年,竟然一举生擒了“满洲第一勇士”权臣鳌拜。这才使的康熙放开了手脚,削平三藩、统一台湾、六下江南、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总之,谈论这场历史事件,往往大家伙会将聚焦的目光,放到

2025-01-01 09:17:5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