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人。绰号“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张宗昌是个就是靠着无耻和下流混迹在民国历史里的一个败类。几乎没有建立什么功勋,就是靠着黑社会当土匪起家,充当主子的打手,游走于各个军阀之间。
张宗昌大概也没有想到,活着的时候,他的一切消息都是当时的报纸追逐的热点新闻,死了以后居然莫名奇妙的因他创作的“诗”而驰名于世,在嘈杂纷扰的网络世界里居然如清流一般无人能敌的占据一方,经久不衰。
1、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2、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3、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
4、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5、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呀筛石灰。
这些既接地气还有点押韵的诗句,让“诗人”张宗昌获粉无数,甚至还被写进了词条,但这些都是真的吗?
在2000年的时候,张宗昌的四女张春绥在接受采访时,也澄清过,说这些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如果有机会翻阅一下民国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民国时期一些社会热点中张宗昌居然是媒体报道的热门人物,关于他的新闻比同时期的段祺瑞、曹锟、徐世昌等大人物都要多得多,这人用现在的话说”我也想低调呀,可是实力不允许!“
他在山东很多做的事情都非常有“看点”,又加之他是“三多”将军,“兵多钱多姨太太多”,肯定是非常受关注的。当时广为报纸转发的《张宗昌求雨记》,这篇文章中没有提到张宗昌写的诗,按理说记者敏锐的眼光怎么可能错过这么一首“好诗”。
1925年5月16日《时报》刊有寄自济南的短讯《张宗昌求雨记》,称山东苦旱半年,官绅组织祈雨大会,逢张宗昌履新,也一同参拜。谁知两日后亢旱如故。张遂宣称如期满不雨,将开炮轰天。不难推想,张的戏拟大风歌的首句“大炮开兮轰他娘”便隐约源于此事。1974年台北新亚出版社林黎编《拾慧篇》第3卷,有人胡诌几句韵语:“天师也姓张,不该难为同宗俺张宗昌。三日之内要是不下雨,俺先扒了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报道张宗昌的民国报纸
如此说来,张宗昌写的那些诗应该常常见诸报端才对,如此著名的诗词应该在现代人收藏的民国时期报纸里成为亮点,但是无论翻阅民国时期报刊资料还是现代收藏家的展示来看,没见过这类题材出现过。
报道张宗昌的民国报纸
张宗昌确实作过诗,如祝寿诗,还作过悼词、挽联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均出自他的部属秀才刘怀周之手。
最早出现张宗昌的诗作的,是在1985年台湾作家戚宜君写的《张宗昌的传奇》,有人说张宗昌一些诗是韩复榘所作,军阀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喜欢舞文弄墨,有些诗作可能出自他手。
反正这二位在山东人眼里就是笑话,有些硬按在他们身上的段子啦,诗作啦也是山东人娱乐他们的一种方式吧!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