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无忌,出身魏国王室,自小便开始参与政事。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之后,魏无忌同父异母的哥哥继承皇位,魏无忌被分封信陵作为封地,因此被世人称为信陵君。
信陵君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也喜好结交各种能人异士。对有能力和才华的人也是不惜自降身份地进行礼遇。信陵君门下经常有三四千的门客,众多的门客雅士,除了能给信陵君出谋划策,也给他带来了天下各处的情报信息。
但说到信息与情报,在当时称得上天下第一的恐怕是一个人称“雪雅阁”的神秘江湖组织。只要出得起足够的钱财,能付出足够的代价,就可以从“雪雅阁”得到天下任何情报信息。但这个组织也是异常神秘,没有人知道雪雅阁真正的主人是谁。
信陵君同样对“雪雅阁”非常感兴趣,但却也是久寻而毫无头绪。
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
一日,信陵君门下一门客,向信陵君推荐了一位大隐于市的隐士,乃是信陵城门的一个看门兵卒,名叫侯嬴。一向爱才惜才的信陵君,立马乘了马车去城门处结交这位隐士。侯嬴已经年过70,是一个已逾古稀的老头,但信陵君依旧是放下身家,邀请侯嬴成为自己的门客。但奈何侯嬴对信陵君却丝毫不感冒。
侯嬴对信陵君说:老朽已经70多岁了,牙齿都快掉光了,哪里还能帮信陵君出谋划策,我只想做一个守门将,了此余生。
对于侯嬴的拒绝信陵君并没有恼火,而是告知对方,自己过几天还会再来请他。
几日之后,信陵君果然再次出现在城门口,并且是自己亲自驾车前来。他在君府设宴,专门来请侯嬴赴宴,并且表示侯嬴不去的话,就不开席。
侯嬴无奈,只能上了信陵君的车。但当车经过集市之时,侯嬴要求信陵君改道先去拜访一位老友。信陵君的随从对侯嬴的无理要求很是气愤,但相反,信陵君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按照侯嬴的指示改道去了一个肉摊。
到了肉摊之后,侯嬴与自己的朋友,一个叫朱亥的屠夫聊了很久,把信陵君晾在一边。世人皆知信陵君礼贤下士,但是能做到如此,还是让傻呵呵站在集市中的信陵君又收获了一波好人缘。而等到了信陵君府的时候,侯嬴也是将自己的有意而为之告诉了信陵君,这波好人缘也算是侯嬴对信陵君礼贤下士的答礼。
因此,信陵君也算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侯嬴的能耐。
宴席之后,信陵君想要侯嬴留在府中,不用再去城门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守城兵,但再一次被侯嬴拒绝了。索性信陵君也并不纠结,尊重了侯嬴的选择。
信陵君在集市等待侯嬴
后来……
赵国被秦国围困,作为赵国姻亲的信陵君希望魏王出兵救援,但是魏王畏惧秦国的强大,不愿出兵。得不到魏王支持的信陵君,只能带着自己的几千门客,临时组织了一只敢死队,打算前去赵国。
经过城门的时候,信陵君特意来与侯嬴告别,谁知侯嬴只是冷冷的告诉信陵君:老朽年岁大了,就不能陪君远征了,愿君一路走好。
率领敢死队前行的信陵君,满脑子想得都是侯嬴告别时的冷漠,自己已经在生死关头,甚至可能是有去无回,侯嬴却依旧如此冷漠。越想越不对的信陵君叫停了队伍,让大部队原定待命,自己骑快马返回了城门。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时侯嬴正在城门口处等待着信陵君,就像是他知道信陵君一定会回来一样。
侯嬴告诉信陵君:您率领这样一支队伍前去救赵,是无法救赵国于水火的,反而会葬送了自己和所有人的性命。
听了侯嬴如此说,信陵君顿时明白,这个老头一定是已经有对策了,于是表示愿闻其详。
侯嬴告诉信陵君,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去魏王寝宫偷取兵符,然后命令魏国军队前去救赵。
信陵君表示,偷取兵符谈何容易?更何况,即使能偷到兵符,魏军将领晋鄙也不一定会相信他是奉旨出兵。
信陵君疑问一出,殊不知侯嬴早已经将信陵君担心的所有细节都给出了解决方案。
他让信陵君施恩于魏王的宠妃,因此让她协助偷出军符。然后让信陵君带着自己推荐的勇士朱亥一起前往魏军大营,如果晋鄙不从,就可以当场斩杀,从而掌握兵权。如此,信陵君就能带着魏国的军队前去救赵,赵国的危机便可解。但侯嬴也告诉信陵君,如此做的话,虽然赵国危机可以解除,但是他也会因此得罪魏王,如果想要魏王不降罪于信陵君,那么还需要一个抵罪之人。
而侯嬴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伴随信陵君左右了,他会留在此地,等信陵君抵达魏国大营之时,他作为出谋划策之人,便会就地自刎谢罪。
侯嬴献偷符救赵之策
听完侯嬴的计划,信陵君表示非常的震惊,虽然他不愿如此牺牲侯嬴,但是救赵之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临别时,侯嬴告诉信陵君,当他们成功解赵国之围之后,朱亥会将自己为信陵君准备的另一份礼物献上,也是侯嬴对信陵君一直以来以礼相待的最后的报答。
就这样,信陵君按照侯嬴的计策顺利偷到了兵符,击杀晋鄙,夺得魏军的兵权,并带领魏军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正如侯嬴当初所说,赵国危机解除,但信陵君也因此得罪了魏王,战事结束后,信陵君留在了赵国。朱亥也如侯嬴当初所说,为信陵君奉上了一份他意想不到的礼物,那就是整个“雪雅阁”,原来侯嬴就是“雪雅阁”幕后之人。
在“雪雅阁”以及众多门客的帮助之下,虽然信陵君离开了魏国,但依然成为了战国四公子之首,受到各国的礼遇相待。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后人多不理解,为什么侯嬴坐拥天下第一情报组织,却甘愿为信陵君赴死。这其中真正的原因也许只有自刎的侯嬴才能知道。但有一点,我们却不得不说,如果侯嬴只是一个秘密江湖组织的首领,他的故事也许只会像“雪雅阁”一样,永远成为江湖上的秘密。但是为了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而自刎的侯嬴,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