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

战国时期有四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即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最初因为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为楚顷襄王赏识,被封为左徒。当时秦国强盛,不断进攻楚国,占领了不少地方。春申君见形势不妙,就出使秦国游说秦昭王,指出天下只有秦、楚两国最强

2025-02-16 01:01:59

历代智谋通鉴—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楚国人,名歇,姓黄。曾周游各地,广泛地学习,知识渊博。后来侍奉楚顷襄王。顷襄王因为黄歇能言善辩,就派他出使秦国。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国和魏国,在华阳把他们打败,活捉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只好臣服秦国。秦昭王刚刚命令白起与韩国、魏国的军队联合攻打楚国,还没出发,楚国的使臣黄歇

2025-02-16 00:51:12

投降清朝的洪承畴,生前自毁名节,死后还被编入《贰臣传》

降清朝的洪承畴,生前自毁名节,死后还被编入《贰臣传》洪承畴:卖豆腐的状元,贰臣的无奈?——一个明末清初的“人生选择题”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一个明末清初的传奇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让后世史学家们“褒贬不一”、至今仍被贴上“贰臣”标签的——洪承畴!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卖豆腐

2025-02-16 00:41:19

洪承畴: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他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

清初,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洪承畴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的。这不仅 因为 他是一名汉族的重要将官,更因为他在汉族官僚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而其作用和影响也是特殊的。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参与决策者,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特别 是在完成东、西南战略转变,招抚江南经略云贵

2025-02-16 00:41:14

春申君其人:送怀孕的小妾给楚王,将楚王室变成自己的血统

春申君是战国时楚国的一位传奇人物,要了解上海和苏州的历史,这是个绕不开的古人。上海的“申”即来自于春申君,苏州的黄埭、春申湖也和这个人相关。春申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字叫黄歇。位高为楚国相国,多次为楚国出谋划策;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楚都郢,楚顷襄王迁都求和,派黄歇说服秦昭王,后楚国以太子熊

2025-02-16 00:08:13

为什么说洪承畴是明末风云人物?让我们看看他做的这些事就知道

前言在明末的历史长河中,涌动着一股令人瞩目的风云力量,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人物——洪承畴,傲立于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他的一系列举动,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描绘出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一位无畏军事统帅的生动形象。那么,为何说洪承畴是明末风云人物?只需一窥他的所作所为,便可洞悉这位历史巨人留下的不

2025-02-15 01:30:32

李自成大闹河南时,农民军的克星洪承畴去了哪里?

起义军在河南接连大胜之时,能否想到“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洪承畴哪里去了?自从崇祯十一年年末,洪承畴把李自成撵进了商洛山中,崇祯把洪承畴调回了辽东地区。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任蓟辽总督,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马科,西宁人,以敢战著称,参加过潼关南源大

2025-02-15 00:49:27

历史上如何评价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职务:曾任大明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后任蓟辽总督。后归顺大清,先后任秘书院大学士,江南总督军务,武英殿大学士,去世后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南明:卖

2025-02-15 00:26:45

战国传奇:孟尝君被离间罢相,老冯谖设计复田文

战国传奇:孟尝君被离间罢相,老冯谖设计复田文  话说秦昭襄王后悔失去孟尝君,又见其作用可骇,想道:“此人用于齐国,终为秦害!”  于是,广布谣言流于齐国,说:“孟尝君名高天下,天下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不日孟尝君将代齐矣!”  又派人对楚顷襄王说:“以前六国伐秦,齐兵独后,皆因楚王自为纵约长,孟尝

2025-02-15 00:09:51

洪承畴,大明满清两朝皆为重臣,降清灭明,是“忠”还是“奸”?

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瓦罐都该在汲水的井

2025-02-15 00:07:42

洪承畴是抵抗清军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关入大牢呢?

洪承畴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一片冰心期盼,虽然说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到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过于耿直,确实是使得明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导火线,或许他们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来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但是他们始终却联合不在一起。当时他是可以让明朝重振威风的人,

2025-02-14 00:49:04

洪承畴:讨寇抗清,皇帝重臣,一场战役却让他落得汉奸骂名

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官兵伏击,败走商洛,身边只剩下十八骑兵跟随。时任关中专督的洪承畴在这次作战中功不可没,在他的率领下,这场始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的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谷。《清史稿·洪承畴传》对此记载道: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

2025-02-14 00:43:21

春申君黄歇为何最终被割首弃尸?楚相的悲剧背后隐藏了什么?

你听说过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吗?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最离谱的可能要数春申君黄歇了。想想看,一个拥有三千门客的超级大佬,楚国的丞相,位极人臣,却在人生时刻被割下头颅扔在大街上,这剧情转折也太魔幻了吧?要是把这事拍成电视剧,怕是会被喷"剧情太狗血"。可偏偏,这就是

2025-02-14 00:36:38

洪承畴为什么叛明投清?孝庄太后有没有美色劝降洪承畴?

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

2025-02-14 00:28:44

投降清朝的洪承畴,为何总能规避顺治朝党争?看看他的靠山有多硬

1、火神庙风波洪承畴以大学士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再次现身于政治舞台。正欲施展手脚的洪承畴却于四月二十一日突遭“奉旨提问”,风波陡起。时世祖正行猎边外。八旗诸王大臣令“将名夏、承畴羁之别所,拨兵看守”于台基厂,由“乌金王”济尔哈朗主持提问,承畴等被羁五日,吏部尚书、固山额真谭泰“阴为名夏地,另达行在”

2025-02-14 00:03:48

洪承畴作为一代名人,他为什么不被家乡人待见,其原因在这

洪承畴字彦演 ,号亨九,那他是哪人呢?他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洪承畴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23岁时参加了考试就中了举人,24岁时参加了考试又中了进士,38岁时便担任了延绥巡抚一职。手握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兵权,年纪轻轻的他己经可以说是封疆大吏了。实事求是‬的说洪承畴是

2025-02-13 00:54:02

门客冯谖一不高兴就“唱歌”,为孟尝君建造“三窟”,留好退路

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闻名于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这离不开他手下一个门客。“伴君如伴虎”,在古代活跃在帝王身边的“红人”看似风光无限,而在残酷复杂的政治斗争下,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孟尝君几十年为齐国相,得以功成身退,多亏了冯谖。在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养士之风盛行,在孟尝君3

2025-02-13 00:34:41

劝降洪承畴的实情与传说

洪承畴(1593—1665年),福建南安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23岁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并兼兵部尚书头衔,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因皇太极继天聪年间两次征明之后,又于崇德元年和三年先后两次大举进关,遍掠北京附近大多数

2025-02-13 00:20:23

洪承畴:崇祯的重臣顺治的宰相,清太宗为他披衣,乾隆死瞧不上他

在清朝顺治年间,洪承畴已身居宰相的高位。早年,洪承畴在明朝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出任过蓟辽总督。公元1641年,清军围困关外要地锦州,洪承畴率13万大军火速驰援,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洪承畴被俘以后,被解送到盛京(今沈阳)。清太宗皇太极对洪承畴势在必得,于是派出他非常倚重的文臣范文程,去劝

2025-02-13 00:08:59

洪承畴手握13万重兵,为什么会在松锦战败

洪承畴是明清两朝的名臣,他在明朝末年时,多次立下战功。他在清朝时,提倡满族人学汉文化,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洪承畴的军事水平很高,不然明朝不会重用他,皇太极也不会收降他。既然如此,洪承畴为什么会在松锦会战中战败呢?其原因有两点。1、崇祯操之过急崇祯操之过急使得洪承畴的作战计划发生了改变,因此给

2025-02-13 00:07:01

洪承畴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他最后投降大清是为何?

洪承畴是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地说一下了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的一员重臣。其实洪承畴能够得到一方兵权,除了他个人能力的突出,幸运也是其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很有意思的是,洪承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环境,曾经家族是出现过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但是到了后期,家

2025-02-12 00:45:32

孟尝君礼贤下士冯谖,最终得以好报

战国时期对人才的重视,其实并不限于国君或一国之执政者,不少有权有势或有一定地位的人,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都在广揽人才,以至为人才展开争夺战。战国时期的人才,大量的出自“士”阶层。于是,延揽人才,尊重人才,或者屈身优待人才,就称作“礼贤下士”。孟尝君画像孟尝君,姓田,名文,是齐国著名人物、齐宣王

2025-02-12 00:25:50

读史‖冯谖以“三要”回报孟尝君“三窟”,让他坐稳相国几十年!

狡兔为了活命,都会掘洞三个,以备不需。齐国孟尝君田文,齐威王的孙子,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有用来保命、执权的“三窟”。相片摘自网络史载:孟尝君田文好客养士,其门下食客三千余人。门客身份地位各异,诸侯宾客、有污点罪者,还有鸡鸣狗盗之徒。冯谖只不过是孟尝君门客中籍籍无名者,却给孟尝君谋划了三个“安全屋”,相

2025-02-12 00:13:30

孟尝君的三窟是这样来的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在薛邑,大量延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各国犯罪逃亡的人,最盛之时,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之多。孟尝君宁肯舍弃家业也要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每当接待宾客时,孟尝君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孟尝君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记载所问宾客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

2025-02-12 00:11:49

明末人物志——洪承畴

明朝末年,原有的秩序在不断崩塌,官员腐败,民不聊生,处处都是一副王朝末世的破败景象。。。东林党天天吹嘘的众正盈朝,可能是刚好相反。。。当权的基本都是一些庸庸碌碌,颟顸无能,既没有本事,也缺乏操守的垃圾。。。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在崇祯时期,能力出众的大臣也还是有几位的。。。比如洪承畴,孙传庭,杨嗣

2025-02-12 00:11:40

成语“高枕无忧”,冯谖做的这三件事让孟尝君安享相位几十年

贪得无厌的冯谖凭什么能得到孟尝君的重用,冯谖又是做了哪三件事可以让孟尝君高枕无忧?今天给大家带来成语高枕无忧的故事。冯谖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是当时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贪得无厌的冯谖可以肯定的是,冯谖的贪得无厌其实是其/有意而为之的。要知道,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除了各诸侯以外,达官贵

2025-02-11 01:10:13

冯谖因待遇大发牢骚,孟尝君一一满足,冯谖为其设下狡兔三窟之策

战国时,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在接掌田氏之后开始散家财聚人才,大量贤才能士纷纷前往齐国投奔孟尝君。其中有一个人也在此时投奔田文,并感恩于田文的待遇,为他设下了狡兔三窟的计策,这个人就是冯谖。1.田文的高待遇冯谖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维持生计,于是托人转告孟尝君,希望能够在他的门下混口饭吃。孟尝君

2025-02-11 00:45:49

洪承畴降清后死心塌地为清廷效力,身后因何被乾隆打入贰臣传中?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满清( 亦称后金)本局促于辽东(今东北三省)一隅,人数不多,能披甲作战者仅十余万,如何能破关而入、横扫中原、最终取代当时已有近两亿人口的大明王朝而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在明末时局动荡、兵燹不断的乱世中,有南明 流亡小朝廷、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以及满洲贵胄等几股势力,从

2025-02-11 00:31:33

食客冯驩:从鸡鸣狗盗之徒到挽救孟尝君相位的谋略家

门下食客三千的孟尝君,财政出现问题后,就派冯驩(huan)去孟尝君的封地薛邑去要账。冯驩却把要回来的钱都请欠债的人吃饭了,还私自免除了部分人的债务。对孟尝君说:虽然把要回来的钱花了。但是换回来的是仁义呀,这正是君上所缺的。壹公元前 302 年,一位穿着草鞋、拿把剑的窘迫之人去见孟尝君。此人名叫冯驩,

2025-02-11 00:10:09

别听民国文人拉郎配 真实的洪承畴在八旗军内部只是个新进的奴才

洪承畴是满清夺取天下的关键人物,因为痛恨他的所作所为,《清史演义》的作者就给出了孝庄色诱的说法,因为孝庄皇太后在清朝初年就是著名的绯闻流量担当,因为太后下嫁家喻户晓,这种说法很快也成了喜闻乐见的事实。这种说法大家看看一乐就是了,因为从八旗集团的角度来看这根本就不可能。洪承畴对满清的贡献很大不假,但从

2025-02-11 00:05:4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