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初年,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大学士洪承畴转任“招讨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经略江南、镇压反清起义。在牢房里,他见到了儿时的恩人沈百五,老人已经遍体鳞伤瘫坐在地上,洪承畴焦急地劝他投降,许诺自己可以保他安享晚年,沈百五却头也不抬,只说“洪公受朝廷厚恩,早已殉国,你是什么奸人?”洪承畴默默的听着叫骂,久久
2025-02-18 00:37:58洪承畴,作为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功臣,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最终却被清廷抛弃,成为历史上令人惋惜的悲剧人物。本文将从洪承畴的背景、对满清入主中原的贡献、被清廷背叛的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命运。首先,洪承畴的成长背景为其成为满清的功臣奠定了基础。洪承畴出身于明朝末年,曾任明朝
2025-02-18 00:34:16秦国自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以来,国力便与日俱增,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最为富强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从山东六国中任意拉出一国都无法和秦国媲美,故而各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然而秦国的强大也让各国深感不安,不仅六国君主惶惶不可终日,各诸侯国的贵族也是胆战心惊,唯恐被秦国灭国后,丧
2025-02-18 00:21:16众所周知,战国四公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其中前三者都是诸侯王室,国姓,只有黄歇是楚国大臣,难道公子的意思不是诸侯之子吗?周朝后期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公子一般指各个诸侯的“子”,即孩子,古代都是一字一意思。《仪礼·丧服》中说:“
2025-02-17 00:24:08春申君本名黄歇,是楚国的丞相,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但他最后下场比较惨,现在就来了解春申君的生平事迹。春申君名黄歇,楚顷襄王时期,黄歇与楚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于秦。过了好多年,楚顷襄王生病了,王位的继承人太子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没有归楚,眼见楚王其他儿子
2025-02-17 00:15:32战国四公子之楚国春申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颇有些辩才气,手下门客众多,名气很大。秦国攻打楚国,春申君前往秦国,说了好长一大段话,又是打比方,又是摆事实讲道理,游说秦王,不要攻打楚国,就算你打赢了楚国,利益是别的国家,秦国并没有多少获益,仅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过去发生过智伯带着韩、魏去攻打赵国,却
2025-02-17 00:14:29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在祖籍沈阳的一户仕官家庭。曾祖父范锐,曾出仕为明嘉靖朝的兵部尚书;祖范沈,曾官至沈阳卫指挥同知。小时候,范文程聪颖好学,悟性高,遇事极机敏。其父范楠因为没能读书入仕,时常以“望子成龙”的口吻夸他,此子类贤不类父,将来必定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若是太平盛世,换在安稳
2025-02-17 00:11:40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受封为君,他游走各国之间,护楚国于危难之际,他就是楚国春申君黄歇。黄歇一辈子在国政上功绩雄伟,但就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晚年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英雄难过美人关战国时期,贵族以养门客为荣,百姓也以门客数量来议论贵族。黄歇贵为春申君,自然不乏能人异士来投奔他,当
2025-02-17 00:03:39战国时期有四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即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最初因为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为楚顷襄王赏识,被封为左徒。当时秦国强盛,不断进攻楚国,占领了不少地方。春申君见形势不妙,就出使秦国游说秦昭王,指出天下只有秦、楚两国最强
2025-02-16 01:01:59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楚国人,名歇,姓黄。曾周游各地,广泛地学习,知识渊博。后来侍奉楚顷襄王。顷襄王因为黄歇能言善辩,就派他出使秦国。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国和魏国,在华阳把他们打败,活捉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只好臣服秦国。秦昭王刚刚命令白起与韩国、魏国的军队联合攻打楚国,还没出发,楚国的使臣黄歇
2025-02-16 00:51:12降清朝的洪承畴,生前自毁名节,死后还被编入《贰臣传》洪承畴:卖豆腐的状元,贰臣的无奈?——一个明末清初的“人生选择题”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一个明末清初的传奇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让后世史学家们“褒贬不一”、至今仍被贴上“贰臣”标签的——洪承畴!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卖豆腐
2025-02-16 00:41:19清初,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洪承畴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的。这不仅 因为 他是一名汉族的重要将官,更因为他在汉族官僚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而其作用和影响也是特殊的。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参与决策者,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特别 是在完成东、西南战略转变,招抚江南经略云贵
2025-02-16 00:41:14春申君是战国时楚国的一位传奇人物,要了解上海和苏州的历史,这是个绕不开的古人。上海的“申”即来自于春申君,苏州的黄埭、春申湖也和这个人相关。春申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字叫黄歇。位高为楚国相国,多次为楚国出谋划策;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楚都郢,楚顷襄王迁都求和,派黄歇说服秦昭王,后楚国以太子熊
2025-02-16 00:08:13前言在明末的历史长河中,涌动着一股令人瞩目的风云力量,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人物——洪承畴,傲立于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他的一系列举动,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描绘出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一位无畏军事统帅的生动形象。那么,为何说洪承畴是明末风云人物?只需一窥他的所作所为,便可洞悉这位历史巨人留下的不
2025-02-15 01:30:32起义军在河南接连大胜之时,能否想到“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洪承畴哪里去了?自从崇祯十一年年末,洪承畴把李自成撵进了商洛山中,崇祯把洪承畴调回了辽东地区。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任蓟辽总督,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马科,西宁人,以敢战著称,参加过潼关南源大
2025-02-15 00:49:27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职务:曾任大明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后任蓟辽总督。后归顺大清,先后任秘书院大学士,江南总督军务,武英殿大学士,去世后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南明:卖
2025-02-15 00:26:45战国传奇:孟尝君被离间罢相,老冯谖设计复田文 话说秦昭襄王后悔失去孟尝君,又见其作用可骇,想道:“此人用于齐国,终为秦害!” 于是,广布谣言流于齐国,说:“孟尝君名高天下,天下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不日孟尝君将代齐矣!” 又派人对楚顷襄王说:“以前六国伐秦,齐兵独后,皆因楚王自为纵约长,孟尝
2025-02-15 00:09:51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瓦罐都该在汲水的井
2025-02-15 00:07:42洪承畴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一片冰心期盼,虽然说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到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过于耿直,确实是使得明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导火线,或许他们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来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但是他们始终却联合不在一起。当时他是可以让明朝重振威风的人,
2025-02-14 00:49:04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官兵伏击,败走商洛,身边只剩下十八骑兵跟随。时任关中专督的洪承畴在这次作战中功不可没,在他的率领下,这场始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的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谷。《清史稿·洪承畴传》对此记载道: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
2025-02-14 00:43:21你听说过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吗?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最离谱的可能要数春申君黄歇了。想想看,一个拥有三千门客的超级大佬,楚国的丞相,位极人臣,却在人生时刻被割下头颅扔在大街上,这剧情转折也太魔幻了吧?要是把这事拍成电视剧,怕是会被喷"剧情太狗血"。可偏偏,这就是
2025-02-14 00:36:38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
2025-02-14 00:28:441、火神庙风波洪承畴以大学士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再次现身于政治舞台。正欲施展手脚的洪承畴却于四月二十一日突遭“奉旨提问”,风波陡起。时世祖正行猎边外。八旗诸王大臣令“将名夏、承畴羁之别所,拨兵看守”于台基厂,由“乌金王”济尔哈朗主持提问,承畴等被羁五日,吏部尚书、固山额真谭泰“阴为名夏地,另达行在”
2025-02-14 00:03:48洪承畴字彦演 ,号亨九,那他是哪人呢?他来自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洪承畴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23岁时参加了考试就中了举人,24岁时参加了考试又中了进士,38岁时便担任了延绥巡抚一职。手握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兵权,年纪轻轻的他己经可以说是封疆大吏了。实事求是的说洪承畴是
2025-02-13 00:54:02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闻名于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而这离不开他手下一个门客。“伴君如伴虎”,在古代活跃在帝王身边的“红人”看似风光无限,而在残酷复杂的政治斗争下,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孟尝君几十年为齐国相,得以功成身退,多亏了冯谖。在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养士之风盛行,在孟尝君3
2025-02-13 00:34:41洪承畴(1593—1665年),福建南安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23岁中举人,次年登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等职,并兼兵部尚书头衔,是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因皇太极继天聪年间两次征明之后,又于崇德元年和三年先后两次大举进关,遍掠北京附近大多数
2025-02-13 00:20:23在清朝顺治年间,洪承畴已身居宰相的高位。早年,洪承畴在明朝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出任过蓟辽总督。公元1641年,清军围困关外要地锦州,洪承畴率13万大军火速驰援,结果明军大败,洪承畴被清军俘虏。洪承畴被俘以后,被解送到盛京(今沈阳)。清太宗皇太极对洪承畴势在必得,于是派出他非常倚重的文臣范文程,去劝
2025-02-13 00:08:59洪承畴是明清两朝的名臣,他在明朝末年时,多次立下战功。他在清朝时,提倡满族人学汉文化,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洪承畴的军事水平很高,不然明朝不会重用他,皇太极也不会收降他。既然如此,洪承畴为什么会在松锦会战中战败呢?其原因有两点。1、崇祯操之过急崇祯操之过急使得洪承畴的作战计划发生了改变,因此给
2025-02-13 00:07:01洪承畴是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地说一下了 洪承畴是明朝末年的一员重臣。其实洪承畴能够得到一方兵权,除了他个人能力的突出,幸运也是其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很有意思的是,洪承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环境,曾经家族是出现过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但是到了后期,家
2025-02-12 00:45:32战国时期对人才的重视,其实并不限于国君或一国之执政者,不少有权有势或有一定地位的人,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都在广揽人才,以至为人才展开争夺战。战国时期的人才,大量的出自“士”阶层。于是,延揽人才,尊重人才,或者屈身优待人才,就称作“礼贤下士”。孟尝君画像孟尝君,姓田,名文,是齐国著名人物、齐宣王
2025-02-12 00:25:5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