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明朝中流砥柱清朝开国元勋——洪承畴外传

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福建十大历史名人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泉州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事中屡立战功,升为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年间,转任蓟辽总督,负责东北边防,防卫清军,成为明朝的中流砥柱。在决定

2025-02-19 01:12:51

家中高挂“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的洪承畴如何叛明降清的?

崇祯十五年五月,这一天注定是大明最被“打脸”的一天。崇祯皇帝携百官于洪承畴墓前,涕泗横流的亲自致祭这位为国捐躯的三代忠臣。“呜呼!劫际红羊,祸深黄龙···吴天不吊,折我股肱。”崇祯皇帝形象可惜让崇祯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祭文才刚刚念完了一半,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洪承畴还没死,坏消息就

2025-02-19 00:58:41

“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与寿县有关的历史典故

春申君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黄歇,出生于前314,前238年逝世。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楚考烈王时期官至楚国令尹,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春申君与楚考烈王熊完楚顷襄

2025-02-19 00:37:23

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春秋战国四君子之楚国春申君

春申君(前314年-前238年),本名黄歇,楚人(一说是潢川人,一说是四川达州人有争议),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

2025-02-19 00:17:25

历史上的春申君黄歇,你真的了解吗?真相惊人!

黄歇(公元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氏,原籍为楚国附属国黄国(现今河南省潢川县)。他活跃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政坛,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曾任楚国相位,封号春申君。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

2025-02-19 00:17:01

民间有什么关于洪承畴的传闻?为何会有这样的传闻?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洪承畴天资聪颖,他二十三岁时考中举人,二十四考中进士,38岁时就任延绥巡抚,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可以说洪承畴是一个人才,而且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1642年洪承畴在松锦之战失败后投降了清朝。1645年,洪承畴奉多尔衮的命令南下到达江南,镇压当时的民变,但是也是在这个时

2025-02-18 00:46:10

洪承畴:从宁死不屈到清廷重臣的争议人生

劝降洪承畴洪承畴被抓回沈阳后,绝食了好几天,拒不投降。皇太极派了所有能动用的人去劝降,都被他骂了回来。但是皇太极仍不放弃,派出了最受宠信的另一个大汉奸范文程去劝降,看看洪承畴是不是真的宁死不屈。洪承畴对范文程大声咆哮咒骂,范文程也是人精,不提招降的事,就跟他谈古论今,悄悄地观察他的脸色。两人谈话间,

2025-02-18 00:44:39

洪承畴——如果没有那次投降,他本可以名留青史

顺治初年,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大学士洪承畴转任“招讨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经略江南、镇压反清起义。在牢房里,他见到了儿时的恩人沈百五,老人已经遍体鳞伤瘫坐在地上,洪承畴焦急地劝他投降,许诺自己可以保他安享晚年,沈百五却头也不抬,只说“洪公受朝廷厚恩,早已殉国,你是什么奸人?”洪承畴默默的听着叫骂,久久

2025-02-18 00:37:58

洪承畴:满清征服中原的杰出战将,却在背叛中结束悲壮人生”

洪承畴,作为满清入主中原的第一功臣,为清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最终却被清廷抛弃,成为历史上令人惋惜的悲剧人物。本文将从洪承畴的背景、对满清入主中原的贡献、被清廷背叛的原因等方面,深入剖析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命运。首先,洪承畴的成长背景为其成为满清的功臣奠定了基础。洪承畴出身于明朝末年,曾任明朝

2025-02-18 00:34:16

春申君养着数千门客,权势极大,为何头颅会被人割下扔在街上?

秦国自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以来,国力便与日俱增,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最为富强的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从山东六国中任意拉出一国都无法和秦国媲美,故而各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然而秦国的强大也让各国深感不安,不仅六国君主惶惶不可终日,各诸侯国的贵族也是胆战心惊,唯恐被秦国灭国后,丧

2025-02-18 00:21:16

春申君为什么不姓熊或芈?他到底是不是楚国王室?

众所周知,战国四公子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其中前三者都是诸侯王室,国姓,只有黄歇是楚国大臣,难道公子的意思不是诸侯之子吗?周朝后期分封诸侯,采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公子一般指各个诸侯的“子”,即孩子,古代都是一字一意思。《仪礼·丧服》中说:“

2025-02-17 00:24:08

春申君有哪些事迹,春申君生平

春申君本名黄歇,是楚国的丞相,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但他最后下场比较惨,现在就来了解春申君的生平事迹。春申君名黄歇,楚顷襄王时期,黄歇与楚太子熊完作为人质抵押于秦。过了好多年,楚顷襄王生病了,王位的继承人太子完作为人质抵押在秦国,没有归楚,眼见楚王其他儿子

2025-02-17 00:15:32

战国四公子之楚国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之楚国春申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颇有些辩才气,手下门客众多,名气很大。秦国攻打楚国,春申君前往秦国,说了好长一大段话,又是打比方,又是摆事实讲道理,游说秦王,不要攻打楚国,就算你打赢了楚国,利益是别的国家,秦国并没有多少获益,仅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过去发生过智伯带着韩、魏去攻打赵国,却

2025-02-17 00:14:29

算死袁崇焕降服洪承畴,入关论高过隆中对!范文程本事大争议也大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在祖籍沈阳的一户仕官家庭。曾祖父范锐,曾出仕为明嘉靖朝的兵部尚书;祖范沈,曾官至沈阳卫指挥同知。小时候,范文程聪颖好学,悟性高,遇事极机敏。其父范楠因为没能读书入仕,时常以“望子成龙”的口吻夸他,此子类贤不类父,将来必定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若是太平盛世,换在安稳

2025-02-17 00:11:40

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只因在美色上犯了迷糊,晚年落得身首异处

他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受封为君,他游走各国之间,护楚国于危难之际,他就是楚国春申君黄歇。黄歇一辈子在国政上功绩雄伟,但就因为他做错了一件事,晚年竟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英雄难过美人关战国时期,贵族以养门客为荣,百姓也以门客数量来议论贵族。黄歇贵为春申君,自然不乏能人异士来投奔他,当

2025-02-17 00:03:39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

战国时期有四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即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最初因为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为楚顷襄王赏识,被封为左徒。当时秦国强盛,不断进攻楚国,占领了不少地方。春申君见形势不妙,就出使秦国游说秦昭王,指出天下只有秦、楚两国最强

2025-02-16 01:01:59

历代智谋通鉴—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楚国人,名歇,姓黄。曾周游各地,广泛地学习,知识渊博。后来侍奉楚顷襄王。顷襄王因为黄歇能言善辩,就派他出使秦国。秦昭王派白起攻打韩国和魏国,在华阳把他们打败,活捉了魏国将领芒卯,韩、魏两国只好臣服秦国。秦昭王刚刚命令白起与韩国、魏国的军队联合攻打楚国,还没出发,楚国的使臣黄歇

2025-02-16 00:51:12

投降清朝的洪承畴,生前自毁名节,死后还被编入《贰臣传》

降清朝的洪承畴,生前自毁名节,死后还被编入《贰臣传》洪承畴:卖豆腐的状元,贰臣的无奈?——一个明末清初的“人生选择题”各位看官,且听我细细道来一个明末清初的传奇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让后世史学家们“褒贬不一”、至今仍被贴上“贰臣”标签的——洪承畴!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卖豆腐

2025-02-16 00:41:19

洪承畴: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他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

清初,在满洲贵族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洪承畴的作用是非他人可比的。这不仅 因为 他是一名汉族的重要将官,更因为他在汉族官僚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因而其作用和影响也是特殊的。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一个参与决策者,在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 的角色。特别 是在完成东、西南战略转变,招抚江南经略云贵

2025-02-16 00:41:14

春申君其人:送怀孕的小妾给楚王,将楚王室变成自己的血统

春申君是战国时楚国的一位传奇人物,要了解上海和苏州的历史,这是个绕不开的古人。上海的“申”即来自于春申君,苏州的黄埭、春申湖也和这个人相关。春申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名字叫黄歇。位高为楚国相国,多次为楚国出谋划策;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楚都郢,楚顷襄王迁都求和,派黄歇说服秦昭王,后楚国以太子熊

2025-02-16 00:08:13

为什么说洪承畴是明末风云人物?让我们看看他做的这些事就知道

前言在明末的历史长河中,涌动着一股令人瞩目的风云力量,一个令人难以忽视的人物——洪承畴,傲立于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他的一系列举动,如同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描绘出了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一位无畏军事统帅的生动形象。那么,为何说洪承畴是明末风云人物?只需一窥他的所作所为,便可洞悉这位历史巨人留下的不

2025-02-15 01:30:32

李自成大闹河南时,农民军的克星洪承畴去了哪里?

起义军在河南接连大胜之时,能否想到“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洪承畴哪里去了?自从崇祯十一年年末,洪承畴把李自成撵进了商洛山中,崇祯把洪承畴调回了辽东地区。崇祯十二年初,洪承畴任蓟辽总督,与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锦州有松山、杏山、塔山三城,相为犄角。马科,西宁人,以敢战著称,参加过潼关南源大

2025-02-15 00:49:27

历史上如何评价洪承畴

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职务:曾任大明旋晋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处军务,后任蓟辽总督。后归顺大清,先后任秘书院大学士,江南总督军务,武英殿大学士,去世后康熙帝追赠他为少师,赐谥号“文襄”。南明:卖

2025-02-15 00:26:45

战国传奇:孟尝君被离间罢相,老冯谖设计复田文

战国传奇:孟尝君被离间罢相,老冯谖设计复田文  话说秦昭襄王后悔失去孟尝君,又见其作用可骇,想道:“此人用于齐国,终为秦害!”  于是,广布谣言流于齐国,说:“孟尝君名高天下,天下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不日孟尝君将代齐矣!”  又派人对楚顷襄王说:“以前六国伐秦,齐兵独后,皆因楚王自为纵约长,孟尝

2025-02-15 00:09:51

洪承畴,大明满清两朝皆为重臣,降清灭明,是“忠”还是“奸”?

千古宿命:武战文谏各死所死“武死战,文死谏”既是历朝历代的真龙天子对臣下的要求,当然也就天经地义成了历朝历代文臣武将们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老百姓朴素地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必然——将军不离阵前死,瓦罐就得井上破。可是,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必然要阵前捐躯马革裹尸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瓦罐都该在汲水的井

2025-02-15 00:07:42

洪承畴是抵抗清军的重要人物,为何会被关入大牢呢?

洪承畴在明朝末期的时候,很多人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是他最后却辜负了这一片冰心期盼,虽然说不能把所有的过错全部都推到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过于耿直,确实是使得明朝灭亡的最重要的导火线,或许他们可以站在统一战线上来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明朝,但是他们始终却联合不在一起。当时他是可以让明朝重振威风的人,

2025-02-14 00:49:04

洪承畴:讨寇抗清,皇帝重臣,一场战役却让他落得汉奸骂名

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官兵伏击,败走商洛,身边只剩下十八骑兵跟随。时任关中专督的洪承畴在这次作战中功不可没,在他的率领下,这场始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的明末农民起义转入低谷。《清史稿·洪承畴传》对此记载道:令承畴专督关中,复与自成战临

2025-02-14 00:43:21

春申君黄歇为何最终被割首弃尸?楚相的悲剧背后隐藏了什么?

你听说过一个人走上人生巅峰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吗?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但最离谱的可能要数春申君黄歇了。想想看,一个拥有三千门客的超级大佬,楚国的丞相,位极人臣,却在人生时刻被割下头颅扔在大街上,这剧情转折也太魔幻了吧?要是把这事拍成电视剧,怕是会被喷"剧情太狗血"。可偏偏,这就是

2025-02-14 00:36:38

洪承畴为什么叛明投清?孝庄太后有没有美色劝降洪承畴?

公元1640年,后金进军锦州,祖大寿接到探子回报后立即向朝廷报告,崇祯皇帝派遣洪承畴前去救援解锦州。第二年三月,洪承畴率领从全国调来的13万人马奔赴宁远,并以此地为前进基地,向松山、杏山推进,志在解锦州之围。洪承畴的战略指导思想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锦州,一步步向前推进

2025-02-14 00:28:44

投降清朝的洪承畴,为何总能规避顺治朝党争?看看他的靠山有多硬

1、火神庙风波洪承畴以大学士管都察院左都御史事,再次现身于政治舞台。正欲施展手脚的洪承畴却于四月二十一日突遭“奉旨提问”,风波陡起。时世祖正行猎边外。八旗诸王大臣令“将名夏、承畴羁之别所,拨兵看守”于台基厂,由“乌金王”济尔哈朗主持提问,承畴等被羁五日,吏部尚书、固山额真谭泰“阴为名夏地,另达行在”

2025-02-14 00:03:4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