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你知道吗?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竟然和一位战国时期的超级大佬有着不解之缘!这位大佬不仅名字里带个“黄”,还因为他的智慧和贡献,让后世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这条江,甚至整个黄浦区!但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别急,咱们这就来扒一扒这段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正文一、黄浦江的“前世今生”:从歇浦到申江黄浦江,这
2025-03-07 00:13:36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上海的象征之一。有一种说法认为,黄浦江的名字来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曾经疏浚了黄浦江,使之成为一条通航的水道,为上海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这种说法真的有根据吗?黄浦江和春申君真的有必然的关系吗?首先,我们要了
2025-03-07 00:10:10春申君的墓地到底在哪里?春申君黄歇,楚国贵族,出生在四川达州,中国黄姓始祖。黄歇游学博闻,善于词令,巧于谋略,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顷襄王时任左徒,奉命出使秦国,游说秦昭王打消攻楚念头,并与楚国结盟。公元前272年,他随太子熊完入秦为质,在咸阳居住九年;顷襄王病重,为使太子归
2025-03-07 00:09:34战国末期,诸侯国持续开展兼并战争,社会动荡不安。此时,虎狼之秦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围绕着对秦国的关系,纵横家奔走在列国之间,“合纵”与“连横”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主旋律。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闻名天下的“战国四公子”。四人均为王室贵胄,门客三千,在朝中担任类似丞相的职务,对当时的历史进程发挥了重要影响。春
2025-03-07 00:09:32公元1644年3月19日,大明王朝的历史车轮即将刹车,此时紫禁城皇宫里一片死寂,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攻陷了外城。崇祯皇帝听着宫外传来的厮杀声,心情五味杂陈,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煤山,吊死在那棵歪脖树上,在结束了自己三十四岁的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此时,平西伯辽东总兵吴三桂正率领关宁的
2025-03-07 00:05:20图:春申君黄歇上海古称 “申” 的由来提起黄歇,就不得不提到上海。根据《上海地名志》记载,上海的古称“申”就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如今的黄浦江在战国时期并不叫黄浦江,但河里淤积的泥沙加上过高的河床,导致此河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受封吴地之后,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通河道、修
2025-03-06 00:32:02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一样重视纲常名教。身处这样的时代,一个人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以吴三桂为例,他的前半生堪称道德楷模,在“孝子忠臣”好名声的加持下,人生得意而又仕途坦荡。然而后半生,吴三桂变成了道德崩坏的反面教材,他叛明降清后为满洲人打天下,在征战四方的过程中屠杀汉人同胞心狠手辣,成
2025-03-06 00:31:47一、兵强马壮,西南之霸吴三桂的军队规模之谜提及吴三桂,不得不提他那令人咋舌的军队数量。清初时,他麾下已有八旗兵万余,绿旗兵更是多达数万。但此等数目仅是冰山一角,随着他在西南的经营,兵力更是如滚雪球般壮大。据史料记载,三藩之乱前夕,吴三桂的常备军已不下十万之众,这还不包括他通过各种手段收编的“编制外”
2025-03-06 00:27:49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天下纷争,这在其中其中最有名的代表就是战国四大公子,指的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这三人都是其国君的弟弟,出身王族,实际上就是宗室,他们的爵位、封地基本都是一出生就有的,只有楚国春申君黄歇是个例外,他的爵位封地不是靠投胎,而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挣
2025-03-06 00:15:43我们都知道,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封建社会,而清朝就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它的建立,有一个人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人就是吴三桂。在清朝建立初期,康熙皇帝年幼登基,各方势力虎视眈眈,若是没有吴三桂,那康熙的路可以说是十分难走。虽然吴三桂此人在历
2025-03-06 00:15:17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还,这两句诗描绘的都是将军征战的场景,将军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战场,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再怎么刚硬的铁汉也有柔情的时候。美人在侧,兵权在握,人生也不过如此,吴三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他,除了他与陈圆圆的爱情
2025-03-05 00:37:43吴三桂本为平西王,起兵反清之后,为何以“大周”为国号?冲冠一怒,抑或权谋棋局?——吴三桂与大周王朝的黄粱一梦“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的诗句将吴三桂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个为爱妾而弃明降清的负心汉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比诗句复杂,吴三桂的一生,远非“红颜祸水”四个字可以概
2025-03-05 00:35:1417岁那年,他率二十几名家丁奋力拼杀,救出了被五万敌军围困的父亲,成为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将门虎子。32岁那年,手握重兵的他,投靠了曾经的敌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接下来的十余年间,他甘为鹰犬,用无数人的鲜血染红了头上的顶带,一路晋升成割据一方的封疆大吏。61岁那年,他以效忠前朝之名,
2025-03-05 00:33:04春申君黄歇,嬴姓,黄氏,名歇楚国江夏人,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公元前298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实力不敌的楚国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派黄歇前去秦国说
2025-03-05 00:32:42在春申君的身上,你能找到丢失已久的信义、道德,他的一生很具有戏剧色彩,前半生英明后半生窝囊,简直判若两人。世人都说春申君黄歇握有一副好牌,结局却输的很惨,这大概是春申君的命运吧。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具有的品质,他是完美人格的代表人物,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
2025-03-05 00:04:341644年,李自成率几十万闯军浩浩荡荡进军北京,崇祯帝命吴三桂速回京城勤王,吴三桂救驾来迟崇祯帝自缢煤山。自此大明王朝基本已名存实亡,仅存小部分南京政权意欲重振明朝江山。当时,吴三桂见明朝大势已去,准备投降农民军,但半路中途听闻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第一大将刘宗敏所得,“怒发冲冠为红颜”于是调转马
2025-03-04 00:50:58黄歇,战国时期楚国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钱穆、金正炜、杨宽都认为他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他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公元前272年,秦昭王派白起联同韩、魏联军进攻楚国。楚顷
2025-03-04 00:23:55一般的史书,包括根据“史实”改编的文学作品,都言之凿凿地描述:北京崇祯帝上吊后,吴三桂已经完全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并亲自率兵马往北京方向进发,欲“觐见新主”。中途,他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走,又闻其父吴襄被拷掠,登时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掉头扑转山海关,首先击败老同事唐通,然后联合另一个老
2025-03-04 00:14:31(图)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自从楚怀王开始,秦国就不断的欺负楚国,先是抢走了了巫郡和黔中郡,后来居然把楚国的都城鄢郢都给攻陷了,楚国只好迁都到陈县(今河南淮阳),可这会秦国已经打上瘾了,还想继续把楚国往死里
2025-03-04 00:13:18春申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作为楚国大臣,为楚国立下赫赫战功。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秦国联合韩、赵、魏攻打楚国时,春申君凭借一己之力,说服秦昭王退兵,拯救楚国于危难之中。秦国军队围攻赵国首都邯郸时,也是他派兵救援解围。还为楚国功打下鲁国。还有他说不清的英雄事迹。这些说明,春申君的确是极其聪明,有智慧
2025-03-04 00:06:55楚相春申君是个毁誉参半的人,他前半生为遣太子归,甘愿殉身,是大智所为。然而,他后半生却因为贪图富贵,而落入李园的圈套,最后连命都不保。这就是所谓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既然是做了大人物,办的是大事情,所以从始至终就都应该小心翼翼,不然就得和春申君一样,棋错一步,满盘皆输。春申君黄歇,只是寻常的楚国人,
2025-03-03 00:42:50春申君,楚国的相国。因有勇有谋,礼贤下士而名扬战国后期。和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当时楚王虽然妻妾成群,可却没有一个儿子,为此作为相国的春申君非常着急。这时候,有一个叫李园的人带着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来拜见他。想把自己的妹妹进献给楚王,春申君看到后非常满意。就留下了二人,并且把李园
2025-03-03 00:38:08很多人不知道,吴三桂并没有想要造反,完全是被康熙逼反的。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来看,至少带着满清进入北京以后,他就知道大势已去。入关之前,满清还打着“为大明皇帝报仇,击败李自成”的政治口号。当时吴三桂还做着大明江山继续维持的美梦,怕给满清的红利不够多,提出两国划黄河而治。入关以后,满清就再也不提这个口号
2025-03-03 00:35:27一、吴三桂降清自古以来,忠义之士都流芳千古,而叛徒汉奸定被世人唾弃。吴三桂也算得上有名的叛徒了。因为他在明末毅然选择放清兵入山海关,击败了明末李自成的军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吴三桂选择归降于清朝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影视剧喜欢把他塑造成痴情之人,即为了陈圆圆就归降。不可否认这是其中一方
2025-03-03 00:32:10武将吴三桂吴三桂乃明朝时的一名武将,他性情风流,少年有成,经常与达官贵人来往打交道。吴三桂出身于军事世家,在家族的熏陶下他的野心远不如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1674年,康熙帝下达了撤蕃的举措,而吴三桂对此表示了非常的不满,于是决定起兵谋反。刚开始他捷报连连,先后拿下了贵州省、湖南衡州,更是于衡州当上了
2025-03-03 00:00:12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无数的后人所推崇和翻阅,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更是被后世的史学家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这本恢弘巨著主要记载了从皇帝时代开始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为止长达三千多年的宏大历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容。我们取其中的《春
2025-03-02 00:56:45战国有四位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凡是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朋友,一定会记得那位黄歇。就是下图这位。他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和赵国、韩国、魏国相比较,楚国的处境稍微好一点。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楚国从位置上说,距离秦国远一点。按照范雎当初远交近攻的战略决
2025-03-02 00:50:14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用了仅仅56个字将吴三桂的处境、所想以及将清军引入关的过程都写了出来。其中“缟素”指的是吴三桂率领三军为已经自缢煤山二十多天的崇祯皇
2025-03-02 00:26:3601 三藩原是“四藩”,吴三桂是最后一藩不管是“三藩”还是原来的“四藩”都是清朝初期政治形势需要的结果,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以高官厚禄招降汉军将领,就是为自己将来统一中原做准备。孔有德、尚可喜与耿仲明三人原先都是辽东人;162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占了辽东,7年后大明蓟辽总督袁崇焕没有经过朝廷
2025-03-02 00:23:02资治通鉴-战国争雄秦纪·秦纪一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楚春申君之死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 国人颇有知之者。楚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 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望之福?”曰:
2025-03-02 00:08: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